傩戏,起源于远古的驱魔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傩活动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被誉为喜剧的“活化石”。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和衍化,傩戏,有的发展为傩戏艺术,有的仍停留在祭仪阶段,就其内容形式而言,仍夹杂着巫、儒、道、释的混合体。城步境内的傩戏,主要特点是在傩文化基础上融注于当地一些民风民俗的内容,在表演程式方面除祭鬼逐疫之外,还参与了一些民间戏曲小调的内容,内涵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泰民安。因此,历经几千年历史的傩戏仍流传在城步境内。傩戏,是最原始的宗教文化,称为戏剧的“活化石”。这里的土著苗族,从“母系氏族”时期就创造了傩戏,主要用于祭祀神灵,驱邪避魔。整套节目有33场,需连续演三天三夜才能演完。桃林傩戏祭坛所立的山峒大王,都是城步有史以来开山辟地的始祖或历届苗民起义领袖和民族英雄,都是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各具特点,而且整套节目都以他们的原型来反映苗族人民劳动生产,驱魔赶兽、繁衍生息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和其他戏剧一样,傩戏也有剧本、音乐、舞蹈、服装、道具、唱、打、念、讲究细节。表演所用的木雕脸谱,是按历史形象雕的,表情丰富,色彩鲜明。表演时有唱有说,对白念读,或跳或舞,诙谐幽默。
补充:境内的侗族人民至今还保留着奇特的民族风情“嘎”,嘎是他们流传至今的古老而又淳朴的集体歌舞娱乐活动。每逢重大喜庆或节日,侗民们便汇集于鼓楼尖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成大围圈,彼此手搭着肩或扯着衣角,边踩舞步,边唱团歌,一人领唱,众人附和,以笙、侗笛、木叶、唢呐伴奏、场面热烈,气氛快活,显现出浓郁的侗族风情。侗族人民还时兴喝油茶、对山歌。会唱山歌被侗族视为聪明的标志,青年男女白天去林旷野间唱情歌。唱歌即“玩山”,所唱的情歌被称为“玩山歌”,以歌为媒,结合家庭。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