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属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由于自然地理等因素,基础条件差,经济底子薄,贫困程度深,目前全县有127个贫困村,6.078万人(16313户)没有脱贫,扶贫工作十分艰巨,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一直是城步梦寐以求的期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脱贫致富作为全县战略性任务来抓,用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务实推进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确保全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城步县创新脱贫开发的经验做法
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任务更加艰巨,既需要政策扶持、财力支持、多方关注,更需要自力更生,挖掘潜力和抓住机遇。革命老区城步县努力克服区位劣势和财力瓶颈制约,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突出工作重点,发动群众创业,注重打基础,在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基础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进行有利探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县领导带头办点示范制度,每名县级领导挂点1—2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帮困。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对本区域内脱贫解困负总责。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组全覆盖,考虑到城步县村多钱少等实际情况,实行分批落实,各包村联点单位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落实具体责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行业部门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协调做好相关部门工作。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明确筹措扶持资金,每个贫困村2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确保100万元,各包村联点单位每年投入贫困村不低于2万元,并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行业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建立“精准扶贫”绩效考评制度,将其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综合考核标准。由县绩效考核办牵头,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督察室、县扶贫办组成扶贫工作考核办公室,对扶贫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脱贫任务、工作成效等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不重视扶贫工作的单位、驻村工作组、驻村队员实行责任追究,对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在产业扶贫项目上,采取“直接帮扶”、“入股帮扶”、“委托帮扶”等方式,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做大做强高山蔬菜、油茶林、笋竹林、中药材、苗乡水果、特色养殖等产业开发,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搞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确保每年完成1万人脱贫任务。
四是做好基础扶贫项目和智力扶贫工作。做好以水、电、路、危房改造 、通讯等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实现扶贫目标,包括实施项目的贫困村100%通砂石路、水泥路;做好贫困农户危房改造试点示范工程;解决贫困村2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实施项目的贫困村农网改造全部完成;贫困村通讯、广播电视全覆盖。在做实智力扶贫上,做好教育科技扶贫项目,搞好贫困村村级学校维修改造;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人数1.2万人以上;实施“雨露计划”,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300—500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五是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做好社会扶贫项目,形成扶贫合力,构成专业、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全县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驻村定点扶贫,分三年全覆盖115个贫困村。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入扶贫开发,引导和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做到产业发展扶持到户、教育培训到户、危房改造资金直补到户、保障措施落实到户、干部结对帮扶到户。
六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全面推行扶贫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的公示制度,保证扶贫资金投入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强化对资金投入和项目的管理,资金必须按项目投入,项目必须服从扶贫开发规划,做到立项有论证和预算,项目实施中间有检查和监督,项目完工有验收和决算;进一步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计,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检查审计出的问题,依法依规追究;改革资金投放制度,推进小额信贷扶贫。
七是因地制宜,选对路子。该县率先创新扶贫机制,组织127个县直单位、2000余名党员干部对127个贫困村,开展“每户贫困户一名干部、一个农民合作社或产业帮带人、一万元金融资金结对帮扶”的“三个一”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为广大贫困户配上强有力的“脱贫保姆”。
儒林镇白岩山村金秋梨产业基地,给村里的低保户席世洁带来了脱贫的曙光。他家里有4个病人,还有2个孩子读书,妻子长年打杂,一家人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去年,在帮扶单位市人大的帮助下,村里集中扶贫资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以每户2亩的标准为全村包括席世洁在内的116户贫困户,发展金秋梨种植262亩。有了这个“产业兜底”,席世洁一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人家种了的人说,一亩金秋梨一年能赚1万块,以后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就不用愁了。”
八是因村施策找准办法。充分利用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专业合作社+金融扶贫+贫困农户”的扶贫模式;村里有龙头企业的,就巧借企业“导航”作用,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引导广大贫困户通过资金、土地、劳务入股等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或自主发展产业等方式,走上脱贫之路。
茅坪镇联龙村有个葡萄专业合作社。村支两委班子带头,利用村里一块30年无人耕种的荒地种上了300多亩葡萄。依托合作社,贫困户廖德光种植葡萄12亩,年收入近4万元;贫困户廖德珍靠劳务4年入股2万多元,年年参与分红……全村21户贫困户,有17户贫困户以各种方式参与葡萄种植,共享产业效益。
九是开展单位定点,干部、村支结对帮扶。全县落实定点、定人、定责,实现127个贫困村1.6313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从帮发展产业、帮就业创业、帮完善保障、帮改善条件、帮提升后劲入手,做到“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户一套帮扶办法”,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
十是突出重点,精准施策。1、着力解决就业难问题。一是提升扶贫对象就业技能,整合“雨露计划”等资源,实施就业扶贫培训工程,落实扶贫对象培训及生活补助政策,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一项职业技能。二是完善就业补贴政策。对纳入贫困人口连续就业的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给予扶贫岗位补贴。三是创新就业扶贫方式。创办公益性就业扶贫企业,同时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加大贫困人员就业扶持力度。2、着力解决增收难问题。一是实施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发展奶业、竹业、菜业、油茶林、金秋梨等优势农业产业。二是实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贫困户养殖和种植政策,由政府整合资金投保,增强贫困户防灾、抗灾能力。三是实施产业帮带奖补。利用金融扶贫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经营机制,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四是扶持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每年实施一批产业基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扶持一批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农产品加工生产经营项目。
二、脱贫开发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整村推进、高寒山区脱贫解困等项目的实施,不断加大贫困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人安饮水、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显著增强。
(二)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实施“两项制度”等产业帮扶项目,加大对延季蔬菜等特色产业扶持力度,2012—2015年精准帮扶资金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全县产业发展,巩固发展金银花等传统产业,如丹口镇竹岔村2012年实施高寒山区扶贫项目过程中,县扶贫办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扩大种植规模,进行品种改良,修通机耕道,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在市场行情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每斤鲜金银花利润仍有2元,种植户每户纯收入1—2万元,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按照“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原则,推动项目效率最大化,采取入股帮扶方式,以合作社、企业为平台,帮助扶贫对象脱贫致富,2015年着力解决好“谁去扶、怎么扶、扶得上”的问题,重点扶贫产业项目投向准确,带动有力,增收明显,先后带动4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催生了协会扶贫组织发展。出台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带动脱贫奔小康》的政策,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贷款扶持对特困户给予支持。
(三)规范了项目建设管理。为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益,每新增一轮扶贫村都要对村支两委干部、乡镇扶贫工作站站长、乡镇分管领导进行培训,由扶贫办上好项目实施课,请县检察院检察长上好法制课,湖南农大教授上好实用技术课。并在项目实施村张贴公告,告知村民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禁止使用范围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三关”:一是项目申报关,要求项目村必须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经村民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讨论同意,参会人员签字并形成会议纪要,经公示七日群众无异议后确定实施项目。二是项目实施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求必须通过预算后才能实施,1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村支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组勘测设计并造具预算,报所在乡镇审核,县扶贫办备案;1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县扶贫办委托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勘测、设计和预算,预算送县审计局预审;10-30万元的项目,由村支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组确定施工方,报县扶贫办审核备案;3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三是项目验收、报账关,工程项目竣工后,由业主方组织群众代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向县扶贫办提出验收申请,5万元以下的项目由村支两委、驻村扶贫工作组、乡(镇)扶贫工作站进行验收;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村支两委、驻村扶贫工作组、乡(镇)扶贫工作站、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共同验收;1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村支两委、驻村扶贫工作组、乡(镇)扶贫工作站、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联合验收。
(四)夯实了精准扶贫基础。做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城步县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一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为确保对象识别真实、准确,结合实际确定了“四优先”、“十不准”原则,制定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整个扶贫对象识别过程始终坚持阳光操作,所有识别对象都通过村、乡、县三级公示,全县共识别出贫困人口16313户60780人,已全部录入全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管理打好了基础。二是识别新一轮贫困村。省扶贫办下达城步县2015—2020年贫困村指标127个,按照“村委会自愿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公示申报、县扶贫办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后提交县常委会审定公告、报省和市扶贫办备案”的程序,贫困村先由各乡镇进行评选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至县扶贫办审核,经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后提交县常委会审定,并在城步新闻网进行了公示,上报省、市扶贫办。
(五)扶贫成效显著。为构建大扶贫格局,全县各单位高度重视驻村扶贫工作,扶贫成效显著、亮点突出。如儒林镇芭蕉村,在县人大的帮扶下,有效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油茶林种植,现面积已达1000余亩,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油茶加工厂,市场前景非常好,将带领扶贫对象3200人脱贫。县纪委扶贫点茅坪镇联龙村,领导注重实效,下村实地调研,充分利用气候优势,种植猕猴桃300多亩,培养大户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大古片区种植面积近2000亩,成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迈开了产业化扶贫的新步伐。
三、解决城步县扶贫工作突出的问题及建议
(一)贫困村申报项目重基础设施轻产业发展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有的贫困村确实基础设施差,如南山镇双塘村、长安营乡横坡村、兰蓉乡黔峰村、汀坪乡内里等村,由于道路不通,扶贫资金100万元都被通畅工程整合,以致拖欠工程款60余万元。二是部分村干部、群众思想保守,没有发展产业的意识,特别是对精准扶贫资金到户到人不理解,对以企业(合作社)为平台进行入股帮扶政策不认同,认为发展产业只有少数人受益,在开会确定项目时都提倡搞基础设施建设,使产业扶贫工作面临较大阻力。
(二)部分村干部对扶贫工程项目招投标不理解。他们认为招投标过程中的成本太高,通过招投标工程价格也没有降下来,扶贫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
(三)驻村扶贫工作存在不足。少数单位对驻村扶贫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心,有的甚至认为扶贫工作只是扶贫办的事,安排的扶贫队员年龄偏大,工作效率不高,成效不明显。按照上级要求,对新识别的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组要全覆盖,但因为村多钱少等实际情况,2015年安排的驻村扶贫工作组没有全覆盖,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整体推进。
(四)资金整合力度不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包括扶贫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革命老区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及其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资金应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集中投入。但在实际操作管理中,行业部门难以按要求做到,有的单位、乡镇对贫困村甚至存在排他性,只要是贫困村,其他项目如一事一议、以工代赈、五小农田水利、人安饮水等就不再安排。
(五)全县没有一家稳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产业扶贫投入,但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规避风险能力低,扶贫对象稳定脱贫仍存在不少困难。
(六)发展特色产业路径有待于创新。一是合作参与。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受益度。积极培育贫困农村农民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组织,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户,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二是产业带动。鼓励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以旅游、种植、养殖企业为主的产业扶贫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等,发展产业、规模化经营,把零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培育增收长效项目,实现农产品产、供、销的良性循环和实体带动,效益到户。三是科技推广。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力争实现贫困农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养殖、种植、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简化扶贫工程项目招投标程序,降低行政成本,使资金效益最大化,为充分保障广大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可按照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推广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四自两会三公开”建管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行“四自两会三公开”建管模式(项目由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村委会是项目的责任主体、理事会是项目的建设主体;项目选择公开、理事会选举公开、项目建成后财务公开),一切权利交给群众。
二是紧抓商务部定点扶贫机遇,引进专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订单送货”发展模式,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三是正确处理好干得出色与说得出彩的关系,既要干得出色,也要加大宣传,努力扩大扶贫开发工作社会的影响力,为全县扶贫开发纵深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是因病致贫已成为农民致贫、返贫的首要因素,与其它贫困户相比,他们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将农村因病致贫而未建档立卡的对象,尽快纳入扶贫建档立卡管理数据库。
五是改变产业扶贫到户资金考核方式。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使用存在不确定性,建议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不以资金拨付比例为指标,而应以提高帮扶人口数量和扶贫效益为重点,年度节余资金可转入下年度滚动使用。
六是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将精准扶贫例入全县重点工作考评,纳入单位、一把手、干部年度绩效考评,也作为乡、村两级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
七是推进金融服务,推进金融产业扶贫。要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适应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群号:361945576
城步手机报 zgcbnews@163.com 群号:193957770
作者:冯世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