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再唱山歌给党听

作者:饶兴军 编辑:redcloud 2017-08-11 15:11:29
—分享—

  我常陪同省市媒体记者去长安营乡采访,少说一年也有一两次,但每次去的感觉都不同,新农村建设带给侗乡的新面貌、带给侗民的新生活真是天天在变。

  长安营乡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边陲,古称“宝庆二府”,地处两省(广西、湖南)三市(桂林、怀化、邵阳)四县(龙胜、通道、绥宁、城步)交界处,平均海拔950多米,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边远山区。全乡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47亩,林地面积140585亩,草山面积约9000亩。全乡共12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拥有侗、苗、满、瑶、壮、回、土家、汉等8个民族,总人口6123人,其中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近几年来,党的富民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得的实惠越来越多,全乡面貌的变化越来越大。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力度的加大,村村呈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喜人局面。

  5月中旬的一天,我陪同湖南日报的记者去长安营乡采访新农村建设,一行驱车从县城儒林镇出发,沿途走过巫水南桥、丹口蓝玉故里,到达长安营乡时已是上午11点,乡里的领导早在乡政府门口等候。顾不得多耽误时间,我们就由乡长杨万焱和几个干部领着去大寨村看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村民公共活动场所。来到大寨村,只见一座座侗家吊脚楼依山而筑,一条条水泥路延伸到户,一个个生机盎然的西红柿基地传递着初夏的信息,侗族建筑风格的村部活动中心大楼坐落在古杉群和“中国杉树王”旁边,一条美丽而清澈的小河点缀村寨中,仿佛一张“清明上河图”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村支书告诉我们,村里居住着侗、苗、瑶等6个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数的95%。近年来,他们筹资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自己动手,修筑并硬化了从乡政府到村中间2.5公里水泥路,改造了组与组之间的石板路,进行了农网改造,硬化了水圳水渠。利用早晚温差大、海拨高的特点大力发展延季蔬菜种植,去年3组村民蒙昌雄种植3亩西红柿,收入3.6万元;1组村民吴毕发种植2. 2亩红茄,收入3万多元。延季蔬菜已成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今年全村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逐步富裕起来的村民又把目标瞄准在住房建设上,现已新建“吊脚楼”12座、改造30座、在建18座,去年被评为湖南省名村名寨。靓起来的侗家吊脚楼、村口东晋时期人工栽培的古杉群及“中国杉树王”、侗族风情、苗家油茶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村里旅游,现30%的农户家庭开起了“农家乐”,去年全村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旅游收入首次突破500万元。

  我们走在通往家家户户的水泥路上,有三样东西很显眼,那就是路灯、公厕、垃圾桶。我跟支书开玩笑说,韩国新农庄建设的标志就是村口必须装有路灯。今天在你们村里不仅看到了路灯,还看到了公厕与垃圾桶,你们村比韩国的农村强啊!村支书接上话茬说,村里全部实行了改水改厕改灶。改成室内水冲式厕所后,修起公厕是为了解决主人不在,客人内急的不方便问题。垃圾实行分袋定点回收,玻璃、塑料件要送到废品站,其他垃圾焚烧作肥料。村民做饭炒菜多般用煤、沼气和电,生活与城里没多大区别。

  与大寨村相邻的岩寨村,他们也正在向大寨村学习,这一段时间他们在修建民族商业街,进进出出的车多得车水马龙,使得岩寨村的公路格外繁忙,常常为会车而停下,靠宽点能挫车的一方主动退让,民族团结,村与村和睦融洽的氛围不用言表。

  村支书陆长海是高山延季蔬菜开发的带头人,能干实在,却不胜酒力。一杯米酒下肚后脸就红了,他向我们说了许多侗族习俗的趣事。比如说侗寨办婚礼,新郎官最难受。女方外家陪你喝三天酒,不准你睡觉,围着坐歌堂,困了打个盹,把你弄得精疲力尽,新娘再美,不让你亲近,更不准同房,真好比“挂起的腊肉吃干饭”。又比如,少数民族是二孩政策,生了两个自己刹车,因此没有超计划生育的问题。

  我们一行在给该村今后发展的建议时说,岩寨村现在很好,随着党的惠民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农民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你们村要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上更上一层楼:一是思路新定位。走生态农林开发、侗族文化旅游并驾齐驱的新路子,拓宽致富的新领域。二是富裕新追求。注重山水田路长效开发的新规划,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保证细水长流,让山更绿水更清,子孙后代永续繁荣。三是文明新标准。村民住房要彰显侗族风格,各类设施、活动要注入侗族文化,创造条件展示侗寨风情。祝岩寨的明天更美好!

  酒过三巡,村支书陆长海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山歌:“侗乡新旧两重天哎——过去是,家住木皮屋,出外走长途,赶集扛树木,挑水到山谷,晚上点腊烛,手机是废物;如今是,家住新房屋,出外坐嘟嘟,蔬菜家里卖,水到灶锅中,晚上看节目,电脑进了屋。哦哎!”

  虽时过春季,但侗乡满坡的杜鹃花仍开得正艳,红的、紫的、白的,特别逗人迷恋。和煦的阳光洒在山间、水间、村间,金光灿烂;天高、云淡、空气清新,与侗胞朋友热情交织在一起,我的心真的醉了!

  今年七月一日是我党九十周年诞辰之日,村支书陆长海当时在酒酣中哼唱的那首山歌,再度在耳边回响,激起了我的创作热情。我的灵感骤然迸发,一首《再唱山歌给党听》的歌词从胸腔里涌出——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我家住在小山村,

  山也绿来水也清;

  党的富民政策好哎,

  山村面貌日日新。

  想过去,吃了上顿愁下顿,

  看如今,三餐富足都有荤;

  想过去,茅草棚子怕风雨,

  看如今,西式洋楼好温馨;

  想过去,肩挑背扛羊肠道,

  看如今,大小汽车开进村;

  想过去,早晚只听鸡狗叫,

  看如今,彩色电视图像真;

  想过去,遇到急事搭口信,

  看如今,移动联通传声音;

  还有那,电脑能知天下事,

  更可喜,生态旅游生黄金。

  日子越过越红火哎,

  吃水不忘挖井人;

  再唱山歌给党听,

  您比母亲还要亲;

  您为国强沥肝胆,

  您为民富操碎心.

  巍巍中国大变样哎,

  生活向着小康奔,

  千言万语一句话哎

  千秋万代谢党恩,谢党恩!

                          (2011.07.09刊《邵阳日报》;全县建党90周年征文一等奖)

 

作者:饶兴军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