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展画卷满目春

编辑:redcloud 2017-08-14 09:16:55
—分享—

  

 

  

 

  饶兴军 蒋剑平 戴勤

  南山添绿韵,巫水唱欢歌。生机勃勃、生态优美的苗乡城步,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近几年来,沐浴着科学发展的春风,大力实施“生态立县、项目兴县、产业富县”战略,城步掀起了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阵阵热潮,展开了一幅满目春色的迷人画卷。

  交通先行: 带动旅游勃兴

  城步地处湘西南边陲,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面积2647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党的十七大以来,该县为着力打造桂林旅游的后花园、中国旅游的新亮点,全面打响了“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的总体战,取得骄人战果。

  高速公路实现零突破。洞新高速公路城步支线公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的建成将结束城步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干线公路发展大提速。竹城二级公路主体工程全部完成,省道219线城步至贝子河公路和省道319线城步段相继开工建设。

  农村公路建设大变样。几年来,已投资3.82亿元,完成通乡油路改造244.1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47.2公里、通达工程38.4公里,解决了262个村的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目前,全县95%的村都有公路通达,68%的村达到通畅水平,基本形成了以县城儒林镇为中心、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基础,干支相连、遍布城乡、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交通的日趋完善,促生了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长期养在深闺的美丽苗乡撩开了面纱,让人们开始领略她神奇的魅力。神秘的白云洞集幽、奇、险于一身;八十里大南山草山连绵,让人领略“天苍苍、野茫茫”的奇特神韵;千顷白云湖,水质清澈、湖光潋滟;古朴苍莽的沙角洞,57株“国宝”银杉傲立其间;十万古田神秘苍茫;两江峡谷号称“三湘第一绿色长廊”。更有那打油茶、开歌堂、对山歌、哭嫁歌、吹木叶、奏芦笙、答花话等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丹口吊龙、打陀螺、挤油尖、抢花炮等各项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享誉省内外。

  为扩大城步影响、发展旅游产业,近几年成功举办了自治县成立50周年大庆、55周年小庆、南山风筝节、六月六山歌节、新春龙狮节等活动。特别是2010年7月举办的“中国城步首届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艺术节暨第13届"六月六"山歌节”,有载体、有特色、有内容、有规模、有效益、有影响,有力地提升了城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由此获得了首届中国节庆“少数民族节庆特别奖”和“最佳节庆安全策划奖”。

  美丽的苗乡,陶醉了游客。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3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在2010年“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城市”公益评选中,城步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和“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两项殊荣。

  产业兴县: 放飞发展希望

  总投资15亿元的南山风电场,正在进行紧张的二期工程建设。这是城步招商引资打造“三湘风电第一县”的大手笔之一。

  城步把“抓项目就是抓经济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民生民利”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在县委书记蒋伟、县长蒋志刚等一班人的带领下,该县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湘西开发县、革命老区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等优惠政策,打响“项目兴县”战役。“十一五”期间,城步争取项目200余个,完成项目80余个,投资达70亿元,争取到位的项目个数与资金数量为历史之最。

  项目建设为“产业富县”搭起坚实的发展平台。按照科技兴奶的要求,创办南山牧场和清溪牛场等示范点,推广标准化养殖和机械化挤奶。抓好饲草开发建设,每年天然草山改良3万亩、青贮饲草草地1万亩。全县奶业年产值达7.5亿元。因地制宜加快高山蔬菜的发展。全县建立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2个,供港蔬菜基地4个,蔬菜年总产值3亿余元。生产的西红柿、红茄畅销境内外。“南山顶”牌西红柿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城步已成为全国番茄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龙头企业由原来的3家发展到8家,逐步形成了乳业、菜业、竹木业和中药材加工四大产业体系。

  数字见证辉煌:尽管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三鹿奶粉事件及冰灾给城步工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但“十一五”期间仍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2.68亿元,年均递增7.4%;上交税金4.36亿元,年均递增6.6%。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标煤减少470公斤,下降26%。5年累计引进招商项目60个,引进外资30多亿元,新增外资企业8家,出口创汇2457万美元。“十一五”期间,该县GDP由11.6亿元增加到19.9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9亿元增加到1.64亿元,增幅创历史新高。

  文化惠民: 谱写和谐乐章

  古老的城步,是民族民间艺术的厚土;多彩的苗乡,是山水风情文化的珠玉。

  为保护民族特色文化,2007年,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下发《城步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并成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当年,对“吊龙”、“苗乡油茶习俗”、“贺郎歌”、“傩戏”、“苗乡竹衣制作工艺”等进行挖掘整理。2008年,公布了《城步苗族自治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5个。其中“城步吊龙”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已累计搜集、登记造册的少数民族古籍达5000多册(件),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200多种。濒临失传的十一世纪《苗款》也已翻译出版了汉文译本。城步还收集各种山歌12万余首、谚语1.2万余条、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5000余个、民间音乐200余首、民间戏剧舞蹈50余个,其中《庆鼓堂》于2011年亮相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2009年,对“杨家将”的历史渊源、历史背景及发展谱系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走访,当年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牌城步为“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

  为传承和弘扬灿烂的民族文化,挖掘推介本土民族歌舞,城步成立了民族歌舞培训中心。对已列入国家、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及其他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项目进行传承人的培训,计划用3—5年时间,培养1000余名民族文化传承人。融民族与现代、精致与和谐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演艺中心也在兴建中。

  城步特别注重挖掘和提升精品文化项目,做强民族特色文化。“城步吊龙”获2000年“千龙千狮闹三湘”汇演金奖,2010年7月赴上海世博会参加了湖南宣传周演出,获“第十届中国民族文艺山花奖舞龙大赛”金奖和“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把“送戏下乡”活动作为民族文化“创先争优”的主战场,已演出60多场次。长安营、白毛坪等乡镇先后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杨家山业余剧团被评为“百佳民间剧团”。同时,又将贺郎歌、嫁女歌、油茶舞、碳花舞、庆鼓堂、打泥脚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精品打造成接待游客的表演节目。城步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百强县”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生态宜居: 建设幸福家园

  城步坚持“生态立县”的战略,抓好以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生态林建设。每年安排80家单位和300余干部驻村办点示范,年均新造林1万亩、新造南竹1万亩、南竹低改10万亩。将辖区内219省道沿线山脊、资巫浔渠四水流域两岸和生态脆弱地带纳入全面封禁区;严格林木限额采伐,不但从未突破上级下达的木材采伐指标,而且每年还要申请削减砍伐指标6万立方米;设置“绿色门槛”,执行环保准入制度,20余个建设项目因为高能耗、高污染在环保审批过程中被否决;关闭污染环境的企业13家,停产整治项目13个。

  目前,城步森林覆盖率达72.6%,地表水质达类,空气质量稳定好于国家二级标准,成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儒林镇、白毛坪乡以及白羊村、桃林村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村”;长安营乡、南山镇成功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长安营乡大寨村等4个村创建为省级生态村。

  为建设好一个富有苗族特色的生态宜居县城,该县出台了《民族风格建筑条例》,按照建设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县城的目标,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县政府老院子、巫水河南岸、城东路等一批新的城镇开发项目的启动,将为城步古城增添浓郁的民族气息。

  该县按照“南改北建、扩容提质”的城市发展战略,新建了南山大道,改造了城南路、青年路、中心路、新田路、沿河路主次道和文体街、儒林老街等背街小巷。建成了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和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新建了儒林广场、福晟小区、白云商居小区、南方明珠和儒林商城。融防洪、观光、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江文化长廊、荣昌风雨桥成为广大居民和外来客商休闲旅游的必到之处。目前,城区面积已达6.8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23.6%,城区人口达到6万人,城区绿化率达7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6.5平方米,城市道路、城市供水、城市通信、城市物流等设施更加完善。古老而又年轻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城呈现出勃勃生机。

  科学发展绘新景,苗乡人歌动地诗。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城步正朝着“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四新城步开拓创新,昂然奋进,跨越发展的足音将更加铿锵有力!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群号:361945576

  【责编:刘令 手机:13786919911】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