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谈“红文化”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2019-04-18 12:41:50
—分享—

  我国早在炎帝时期,古人们就有了崇尚色彩的概念,其中就包括红色。《淮南子·时则训》载:“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时(祝融)执衡而治夏。”到汉代时,汉高祖刘邦十分崇尚红色,他自称为“赤帝之子”。赤者,红也,因而汉代官方与民间都崇尚红色,其朝服、军旗、军衣及民间服饰多釆用红布制成。从汉代至今,红色在人们心目中影响至深,崇尚红色的观念也根深蒂固。红色已成为一种特有的审美意识延续千年,“红俗”已作为一种“红文化”延伸到官方与民间的各个方面。

  在近代的战斗岁月里,红色象征革命和政权,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延安等地称红色区域。苏维埃政权称红色政权,瑞金称红都,革命战争年代称红色岁月;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红船”上召开;共产党最先建立的军队称红军,红军的帽徽是红五角星,红领章代表红旗,“八一”军旗是红色的。儿童团员站岗用的武器是红缨枪,战士们使用的马刀铁圈系有红飘带。夺取全国胜利后,我们的江山称红色江山,国旗、党旗、团旗、红领巾是红色的,国徽、党徽、团徽也是红色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称毛泽东主席为永远不落的红太阳,毛主席语录为红宝书,红卫兵都佩戴红袖章、胸前带红色的毛主席像章。在上世纪各部门开大会的会标、对联、标语多用红布或红纸写成,每逢重大节庆要挂红灯笼、燃放五彩花炮以增添节日喜庆气氛。劳动模范、英雄人物要戴大红花,先进工作者用红榜公布,被称为红人。政治思想好、精通业务的骨干称为又红又专人才。先进单位的奖旗是红色的,优秀个人的荣誉证书都是红色封面,盖有红色印章。革命圣地与伟人故里的旅游业称红色旅游,革命歌曲称红歌,革命故事称红故事。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时要铺红地毯;新修大型建筑物动工前奠基剪彩用红绸,参加剪彩活动的礼仪小姐身着红装。红十字会的标志用白底红字,城步南山哨所称为“高山红哨”,《红灯记》等革命戏剧称为红色经典京剧,党报的刊头多用红色字体,长沙火车站候客厅楼顶塑有象征永不熄灭的红火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时,各地曾开展“读红色历史、看红色影视、唱红色歌曲、走红色之旅、展红色风采”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在我国广大民众心目中,红色代表庄严、伟大、顺利、成功、喜庆和高尚,如今,我国各地正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做红色接斑人”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红文化”意识在人们心目中永远传承。

  民间崇尚红色的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彩。苗族民间娶亲嫁女称红喜事,“红俗”贯穿于整个婚庆喜事的全过程。为男女青年“架桥”(做媒)俗称牵红线,媒婆称红娘,民政部门填发的《结婚证》是红底金字。旧时新娘出嫁要头戴红花、脚穿红鞋袜、顶红盖头、打红伞、坐大红花轿,伴娘手提红漆竹篮,内装有红色吉祥物。如今的新娘已不坐红花轿,但乘坐的喜车必须首选红色轿车,或车头要用大红花与红“囍”字装饰,车头要缠红布条。嫁妆要以红色为基调,即使不是红色的物品也要贴上红喜字。男方娶亲送的彩礼要贴满红喜字以示吉庆,洞房的布置以红色为主,窗户贴红窗花,大门贴红色喜联,床上铺红花被。当新娘快要进寨时,领亲婆要举火把或提熊熊的红炭火桶到路上迎接,距宅门不远处摆设红香案、点红烛、摆红色供果、鸣喜炮隆重迎接送亲队伍。新郎新娘拜花堂时要点一对大红烛,案桌上铺红绸,新婚夫妇胸前都搭红彩、佩戴红花在红色神龛前拜天地。拜完天地后,新郎用一块长红绸将新娘牵进洞房。在婚宴中主东要给每个来宾发红包,喜宴上必须有红烧肉,端喜菜端油茶用红漆茶盘,给客人打发喜糖、瓜子用红色食品袋。生了小孩在滿周岁待客时家长要发红请帖,外婆家要准备几百个红喜蛋打发各方来客,给婴儿的礼物大多数选用红色的;主东必须用红糖水煮红枣敬献外婆家来的众客人。民间的祝寿、贺喜等活动都要封红包庆贺。有学生考上清华或北大等重点大学,母校必须用红榜向社会各界报喜。民间有人每到“本命年”生日这天,过生日者要穿红内衣或腰扎红绸带以防日后不测。小孩认干爹寄名用四方红纸写上“长命富贵,易养成人。取名某某”贴在神龛前或古树上。可以说,在人生礼仪中处处离不开“红文化”,人们无时无处不是生活在红文化中。

  民间有人买了新车要挂红布条,商家经营贵重珠宝店称红店,珠宝称红货;经商发财称走红运,盈利称红利。店铺刚开张有盈利称开门红,每月有盈利称月月红,入股盈利分钱称分红。工业生产第一月超产也称开门红,月月超产称满堂红。梨园弟子演戏出了名称红角,某首歌曲在民众中广泛流行称唱红半边天,生活越过越好称红火。春节舞龙灯时主东在龙角上挂红布条称搭红彩,新屋的梁木要用一双椿树木筷染成红色代表人丁兴旺、缠五彩丝线代表五彩祥云、用红布在梁木正中包成菱形状表示紫微高照。民间的风味食品有红糍粑、红米花、红腊肉、红干鱼, 油茶原料中的阴米要有部分红色阴米。家中有老人谢世,孝家未成年的小孩要佩戴红绸布避邪;人世间的纷争与繁华有人称为“滚滚红尘”等。

  官方与民间流行的多种多样的“红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事像,是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民俗风情的表现形式。流传上千年的“红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喜庆、吉祥、和谐、热烈、高尚、圆满、光明的象征。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安娜】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