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是一种照明用具。乡下爷爷老木屋楼上挂着几件古老的可称作“灯具文物”的古物件,并按照使用年代顺序依次排列,它们见证了城步苗乡经历了“枞槁灯”、“枞槁屎灯”、桐油灯、灯笼、煤油灯至电灯(旧灯泡)的发展轨迹。爷爷根据他保存的每件苗族民间“灯具文物”的用法逐一向我进行了介绍:
“枞槁灯”:这可能是苗乡最原始的“灯”。它用废旧铁丝织成菜碗大的篓子状,用铁丝吊在小竹棍的一端就成了“灯”具。老一辈的苗民常在老松树上选择一些颜色橙红、富含松脂的“精肉”劈成两指宽、四五寸长的条状放在枞槁篓中燃烧,俗称枞槁火,又称松明火。枞槁火或明或暗,不停地冒出浓浓的黑烟。上几辈的苗族爷爷们就在这种“枞槁火”的黑烟下艰难地挣扎了数千年。
“枞槁屎灯”:老松树被虫蛀后排泄出一堆堆白色的含松脂的疙瘩(粪便),俗称枞树屎。人们把它扫回家放在岩板上燃烧,生出熊熊的火苗照明。枞树屎在燃烧时,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异味,既有松脂的芳香,又有虫屎的臭味,几种气味混合在一起,刺鼻难闻,人们仿佛生活在古代那种蛮烟瘴气的原始环境里。
桐油灯:旧时苗乡有连片的油桐树,油桐果榨出的桐油大部分销往洪江市场,只留下小部分用于照明。清代中期城步开始有了桐油灯。这种灯具用一截五寸长的竹筒制成灯身,下面用一块六方形小木块将竹筒固定,竹筒上端放置一只铁质灯盏盛桐油,用一竹片制成弯状提手,以灯草为灯芯,其模样与韶山冲毛泽东主席故居陈列馆摆设的桐油灯相似。桐油灯虽然光线昏暗,但没有熊熊的火焰与浓浓的黑烟,比枞槁火“先进”多了。一盏桐油灯全家人共用:男人们在桐油灯下摸索着织草鞋,女人们在昏暗的光线下摸索着做家务。
灯笼:这是用蜡烛或灯油作光源、可手提可悬挂的照明灯具,多用细竹篦或铁丝做成圆形或长方形状的骨架,糊上皮纸或薄纱布做成,这种灯笼多用于红白喜事或娱乐活动时使用的照明用具。做红喜事时挂红色灯笼以增添喜庆气氛,做白喜事时挂白色灯笼以加深悲哀色彩。每逢重大节日舞龙玩狮时,几十个参与者每人手提一只彩色灯笼,几十盏点有蜡烛的彩色灯笼与龙灯一齐舞动,使夜间的舞龙场面显得十分壮观。
煤油灯:民国末年开始流行煤油灯,俗称“洋油灯”。无钱人家买不起标准的煤油灯具,就用墨水瓶或罐头瓶代替,用棉线或布带作灯芯,用铁丝将瓶子吊起来挂在墙上照明。稍许富裕的农户家中常挂一种荷叶状吊灯装点门面,其实是一种特制的煤油灯具上加一个荷叶状的灯罩而已,模样有点“洋气”,其光线亮度只相当于一个10瓦左右的电灯泡。解放后,一种可提可挂样式漂亮的“马灯”开始进入苗区,这种灯具不怕风吹雨打,夜间外出做事时手提“马灯”照明十分方便,但能拥有马灯照明的多是当地的富户。民间娶亲嫁女时,常有人向富户借用“马灯”为新娘“开路”,也算为新娘风光了一回。每逢晚上开大会或文艺演出,就点一盏大汽灯照明,用煤油作燃料,其光线十分刺眼,相当于一个200瓦的电灯泡,但每隔10多分钟就要充一次气。
电灯:1951年5月1日,城步县城儒林镇最初用一台日本尼生汽车引擎配10千瓦发电机发电,这是苗乡县城第一次用电灯照明,也是苗区民众第一次看见电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位从未进城的老农民进城时初次看见电灯感到十分新奇,他烟瘾发作时,将随身带的长竹鞭烟锅伸到电灯泡旁“点火”吸烟。因他口含烟嘴尽力吸气也点不燃火,他发脾气了,破口大骂“城里的灯也欺负乡里人!” 此言行举止被人们持续笑传了60年。
上世纪70年代初,全县掀起大办微型水电站的热潮,村民们釆取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安装的办法共新建高水提微型水电站400余座。这种微型水电站蓄水量少,电压不稳,煮饭夹生;灯光或明或暗,每晚发电1.5个小时左右,仅供衣户吃晚饭的照明,村民戏称为“洪水电站”。若来了电影队,放映一场电影必须储2次水,但观众们有耐心等。至1988年底,全县先后建成大小水电站404处,装机428台,容量18800千瓦,彻底改变了城乡居民的照明问题。1989年,湖南省水利水电局受省计委委托,对全省各电气化试点县进行检查验收评议,一致认为城步农村电气化初级阶段各项指标都已达到部颁要求,验收合格,成为邵阳市第一个、湖南省第三个达际县。同年5月,国家水利部给城步颁发了《初级农村电气化县》奖牌和证书,城步苗族自治县正式步入初级电气化时代。
在改革开放40年中,山区普及高压电,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等电器进入山区农家,山区许多充电式的电筒、矿灯代替了煤油灯、马灯,村民用于照明的灯具多用日光灯、节能灯代替传统的老式灯泡,美观安全的触式开关代替了传统的拉线开关,村民们的生活实现了电气化。电力部门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地为苗民们送去光和热,让他们尽情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
自治县成立60周年县庆期间,县城儒林闹市十里长街实现彩灯化,荣昌风雨桥、南湖公园、上千家超市与商店及民居楼房全部用彩灯装饰,通夜亮如白昼,居民好像住在仙境中。乡村的旅游景点如桃林、边溪、长安等集镇也全部用彩灯装饰,公路两边每隔50米安装有太阳能路灯,各式各样明亮的电灯照亮着人们前进的道路。
爷爷介绍的那一段艰难的“灯史”其实是一条辛酸的苗族经济发展轨迹。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时间见证辉煌,历史上几千年未解决的照明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不到70年时间中就顺利解决了,这不能不说是奇迹。如今,明亮的电灯永久照亮着广大苗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安娜】
作者:杨玉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