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古籍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流传至今已有2000余年。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两阳也相重,故名“重阳”。三国魏·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日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屈原在《远游》中有“集重阳入帝宫兮”句。晋·周处《风土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头上,避除恶气,而御初寒。”茱萸是一味中药,九月初开始成熟,香味浓烈,衣袋内常配茱萸可避山区寒风入侵体内,起到少患感冒的作用。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汝南恒景随道士费长游学教年,有一天长房对恒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宜急出门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恒景听信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家中鸡犬牛羊果然暴死。恒景的全家逃脱一难,后逐渐演变成重阳登高之俗。唐·李白在重阳登山时写有诗曰:“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据说清代城步长安营的驻防官兵在重阳节常举行带有军事演习性质的登山演练活动。
城步苗族民间在重阳节这天有蒸重阳酒、制作重阳糍粑、上山采集“小阳春”等多项活动;出嫁的女儿在重阳节这天接娘家父母来自家过节以示孝心,举行这种特殊的“仪式”与活动可能是古代登山避灾之俗的变异与延续,都是为了避灾祛邪,确保人们入秋后身体健康,无灾无病。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决定将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公布为老人节,给传统的重阳节寓以一层新意,各地争相组织老年人开展秋游、赏菊或聚会等多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城步夕阳红艺术团在每年重阳节组织排练精彩的文艺节目在儒林广场演出,向全县老年人致以节日的问候。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安娜】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