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激情、亲情、族情

作者:雷学业 编辑:redcloud 2019-10-14 14:04:47
—分享—

副标题:——雷学文《小草集》序

  雷学文,我的堂弟、同学、挚友。

  学文属虎,小我半岁,1962年8月出生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兰蓉乡尖头田村大坪寨一个普通苗族家庭。他7岁启蒙读书,14岁考入县文工团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县文工团(祁剧团)、县硫铁矿、县文化馆、县文化音像稽查大队、县图书馆工作,现任县图书馆副馆长。

  激情

  无论是我,亦或他的亲友同事,对雷学文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高亢激昂的歌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他用民族唱法演唱的歌声,风靡了城步歌坛十多年。或许,至今,留守城步本土的民族歌手,仍无人能超过他当年的演唱水平。

  雷学文是泡在山歌民调里长大的。他的胞衣地兰蓉乡,那里是歌的海洋,歌的世界,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他的童年和少年,充分吸收了大山的灵气,练就了大山一样高亢昂扬的歌喉。12岁那年,这位懵懂少年以一曲《大寨的亚克西》参加全县文艺调演,结果一鸣惊人,轰动了全县,成为苗乡山寨的一只小小百灵鸟,誉满苗乡。1976年,他初一未念完,就被招进了城步文工团。1987年7月,他以优异的声乐成绩和文化成绩考入了吉首大学音乐系。由于他对声乐艺术的执着追求,终于在乐坛上崭露头角。从1988年开始,他多次在省、市、县声乐比赛中获得大奖,确立了他在民族乐坛的地位。1988年5月,他在县“五·四”歌咏比赛中获得民族组一等奖。同年8月,他在邵阳市优秀歌手选拔赛中获得优秀歌手奖。1989年10月,在邵阳电视台举办的建国四十周年电视歌手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后经电视观众评奖,他又荣获邵阳市“十佳歌手”称号。1990年9月,雷学文一举拿下湖南省辖八市民歌民舞比赛一等奖。1991年5月获邵阳市文艺调演声乐组三等奖。1993年获得邵阳市电影歌曲大奖赛三等奖、邵阳市“卫生之歌”卡拉OK比赛一等奖、全省公安厅警营卡拉OK大赛三等奖、全省少数民族业余歌手大赛三等奖。1994年获湖南省工商、个协歌咏大赛优秀歌手邵阳市一等奖,邵阳市首届白公城杯卡拉OK大赛民族组一等奖。

  凭着激情,凭着灵气,凭着孜孜不倦的拼搏和追求,雷学文收获了事业,收获了功名,也收获了爱情。他先后担任了城步音乐舞蹈家协会理事、湖南省声乐研究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雷学文的歌,具有苗族大山的磅礴之气,奔腾巫水的激荡之情,吊脚木楼的古朴韵味……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尹晓星对雷学文的演唱技艺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雷学文的演唱艺术,牢记‘气者音之帅也’,对换气、提气、歇气、缓气等运气法则,融合语调、情感、表演等使用,注意字的头、腹、尾,以字美声、‘开三腔’求得良好的共鸣,口唱心和,气韵俊逸、情真味浓,嗓音的灵活性与优美的质地,使歌声丽而不媚、张而不露,绘声绘色,将民族风格、民族魂魄、民族语言渲染点描、感人至深”。

  亲情

  雷学文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苗家汉子,他的散文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人情,读了让人潸然泪下。

  母亲是他一世的牵挂。雷学文少小离家,与母亲聚少离多。因患胃癌,母亲年仅52岁就离他而去,给儿女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在他的散文里,对母亲的思念情真意切、悲痛难收。《没有照片的母亲》含泪述说:“我十四岁进城工作,而母亲忙于耕作难得进城,更谈不上偷闲进城照相了,每次回家看望父母,却总没想到要给母亲照张相或全家福……后来母亲从百忙中抽出一年时间来照看孙儿,这期间给母亲照相的机会曾有过几回,但也总没有想到给她照张相留个纪念……后来母亲患了癌症,日渐形销骨立,此时,我们已经不忍心给母亲照相了”。“母亲没留下一张照片,没照片的母亲却常在我脑海中回荡,那俭朴、平凡、贤淑的农妇形象,那慈祥、和蔼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心间。母亲瘦小而刚毅的身影,永远高大而美丽。”没有给母亲留下照片,成为雷学文终生的遗憾。

  雷学文的母亲是个典型的农村苗家妇女,纳鞋底做布鞋她是行家里手,做出的布鞋精致漂亮。每当农闲季节,邻居的大嫂、小姑、阿姨都来向母亲剪鞋样,学习做鞋技艺。母亲在灯下做布鞋的身影,常伴着少年雷学文进入梦乡,他就是穿着母亲的布鞋走进学堂,走进文工团、走进吉首大学。突然有一天,母亲病倒了,走完了她52岁的人生历程,再也不能给儿女们做布鞋了。母亲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什么珍贵的礼物,唯有几双千层白底灯蕊绒旧布鞋算是世上最有价值的遗物。怀念母亲,怀念母亲的布鞋,雷学文饱含着热泪写下了《母亲的布鞋》这篇散文,对母亲充满了深情的怀念。

  对祖父的思念,更成为雷学文终生挥之不去的记忆。从作者懂事之时开始,爷爷就带他同床睡觉,上山砍柴、杀草、放牛,教他唱山歌、挖泥鳅、寻草药、干农活……尤其是作者十四岁那年考上县文工团进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爷爷大清早就起来了,从破旧的裤兜里拿出一个布包,一层又一层,将它打开,露出了一张张发皱的角票,连数两遍是贰元捌角钱。可别小看这贰元捌角钱,在我们那个山区,那年代一个一等劳动力一天的工分是十分,十分工的劳动值才一毛五分钱,这是爷爷近二十天的劳动值啊!在《清明泪雨》中,雷学文饱含深情记录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幕:“我接过这一叠叠散发着爷爷体温的角票,双手止不住地颤抖,百感交集,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直到上了车,我的心也随着汽车的颠簸而颤动……

  对于父亲,雷学文念念不忘的是他已年过花甲而两次外出打工的经历,让他深感愧疚。他在《父亲打工》中述说,为了减轻两个儿子的家庭负担,父亲在他61岁和64岁那两年,跟村里的后生们外出广东砍甘蔗挣钱。第一次打工回来,他硬是塞给孙子50元零用钱。第二次打工挣回来1700元,除了车费等开销,净挣1100元。回来后又要给儿子要钱赔房贷,被儿子拒绝了。笔者在文里深情地感叹:“如果说在我的生活里,母亲给了我温暖、细腻和慈爱,那么父亲则给了我刚毅、果断、坚强与勇敢……从他身上,我深深体会到亲情的至真至纯至深,体会到淡泊人生的哲理。”

  对于儿子,作者充满了怜爱与关怀之情。他在散文《祝福儿子》中回忆,儿子生在乡下长在乡下,到一年二期才随父亲的工作调动转到县城小学就读。儿子个头小,却很调皮,好吵架,爱打“纸板”。转入县城就学后,他因在乡下读一年级未学珠算而数学成绩跟不上,萌发了退回乡下读书的念头。作为父亲,雷学文一边与数学老师取得联系,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耐心教育,自己则在家里认真辅导他打算盘。儿子很听话,自尊性很强,经过一期努力,珠算跟上来了,其他作业能自觉按时完成。结果,单元测验跃居前三名,“六·一”儿童节光荣加入了少先队,期末考试语数两科都在90分以上,在全班60多名同学中排名第六。“祝福儿子,你的人生道路才刚刚起步,今后的日子还会有许许多多有卷无卷的考试,愿你学好真本领,靠自己的真本事在公平竞争中选择人生归宿。”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族情

  雷学文是个土生土长的苗族人,对苗族的风土人情极为熟悉,他的诗歌散文,对苗族充满了深深的感情。

  散文《山沟沟里的童年》中对苗族起源风俗有许多详细记录,其中最精致的一段是《祖父的大脚裤》:“我从小就跟祖父睡,他的那条裤对我印象最深。裤子很大,用左右手交叉折叠后就插在长年系在腰间的一根布帮里,这就是他的‘皮带’,而晚上睡觉,祖父是从不穿裤的,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短裤和睡裤。那时候也没有电灯,照明靠枞火或煤油灯,半夜起床小便一片漆黑,祖父每晚准备一个约两尺长的竹筒作为尿筒,挂在墙上,晚上小便时,只要手一摸到尿筒,把小东西对准尿筒就可撒尿了。有时半夜睡眼朦胧,也常把尿撒到了竹筒外面,早晨起来一看,木楼板还是湿的。”这就是典型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苗族老人的起居生活。

  《团心寨“三趣”》对苗族吊脚楼建筑有详细的记叙。团心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从山脚延伸到山顶,鳞次栉比,气势恢宏,险峻雄奇,楼群和青山构成一个整体,层次分明,和谐统一,错落有序。吊脚楼一般三间三层,第一层为楼脚,是用来圈养家禽家畜、贮存肥料和存放生产工具的地方;第二层是主层,是人居住的地方;第三层主要用来贮存粮食、种子和瓜果饲料。吊脚楼或“一正一横”结构,横屋二楼靠前的一间房子处,没有装修板房,也没有盖顶,而是一个阳台,秋收时节,铺上木板,展开晒席,就成为一个晒谷场了。文中更有对吊脚楼二楼走廊墙体上留“狗眼”、三尺板凳上留“磨眼”“挤油尖”的描述,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雷学文谱写的歌词,充满了对苗族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竹梆敲起来》中,以热情欢快的笔调,传唱了苗乡大地的美丽风情:“敲起来,敲起来,赶牧的竹梆敲起来,笑声从竹梆里飞出来,山歌从竹梆里飘出来,油茶从竹梆里淌出来,美酒从竹梆里溢出来。竹梆声声敲得牛羊壮,苗家人的幸福哟,从竹梆里面流出来”。

  2017年,年过半百的雷学文被派驻蒋坊乡太和村扶贫,凭着自己对苗族群众的深挚感情,他欣然接受任务,奔向脱贫攻坚第一线。《扶贫感想》真实记录了他的亲身扶贫经历和感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员,听党召唤,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当好学生,迎难而上,迎接验收,整村出列,户户脱贫,初见曙光……乡村振兴,宏伟蓝图,面貌更新,全国脱贫,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安居乐业,共享太平!”

  今天,雷学文的《小草集》就要出版了,我对他在声乐和散文、歌词创作中取得的成绩深表欣慰,这是他过来的半百人生历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他浓情挚爱的事业精华。愿他以更加昂扬的激情、更加丰富阅历、更加深情的笔调,写好《我的下半生》。

  付梓前夕,作者嘱兄作序,兄弟几十年,情浓于水,不吝以拙笔抒发了对兄弟半世人生和文章的一管之见,请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指正海涵。

  是为序。

  (作者简介:雷学业,1962年4月出生,男,苗族,中共党员,城步苗族自治县人,大学文化,县政协原学习文史委主任,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会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苗学学会会员、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邵阳市优秀社科专家。研究领域为苗族历史、文化、民俗和苗族古代文字。主要著作和作品有《城步苗族简史》《城步苗族建筑文化》《舌尖上的苗族》《湮灭了两个半世纪的城步古苗文字》《难解的城步古苗文之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苗族人民的政治生命》《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比较研究》《对于湘桂黔边区苗族习俗的调查与思考》《让美丽苗寨传唱古老的歌谣》《古俗新风话过年》《湘西南苗族传统饮食文化探幽》等,其中《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比较研究》获湖南省社科联2015年年会论文一等奖。)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安娜】

作者:雷学业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