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苗妇与石磨的情结

作者:杨盛科(传说故事) 编辑:redcloud 2019-10-29 15:09:40
—分享—

  在食品加工机械还未普及的年代,湘桂边界广大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苗侗农家都有一副石磨。这种原始的石磨一般安置在房屋偏僻之处,用一条特制的木凳搁置其上,极少移动。苗家农妇们常用这种传承了几十代人的古石磨加工米粉、面灰、豆浆、杂粮等食物,石磨使用完毕,农妇们小心地将它用小扫帚刷洗干净,她们对石磨情有独钟,爱护有加。传说古石磨是远古时期洪灾过后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物证,所以老一辈的苗妇们十分看重它。因为民间现存的这种民俗文物与人类的繁衍有密切的关联,具有深厚的苗文化内涵。

  据考古发掘推测及现代同位素研究表明,在公元前4000—3500年间确实发生过一次洪水泛滥险些淹灭人类的大灾难。由于当时地球气温升高,第四纪大冰期的冰川融化成水后引起山洪瀑发,使海平面上升197米,淹没大片陆地。《尚书·尧典》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奔腾呼啸的洪水普遍为害,吞没一切的洪水包围了大山、冲上陵冈,水势极大,遮天蔽日。)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昔” 字就隐隐透露出其中的端倪,从其字形中可看出洪水滔滔、浊浪滚滚、茫茫洪浪中托出一轮太阳,古人们形象逼真地造出了“洪水之日”——昔字。这是多么遥远的宇宙洪荒,多么触目惊心的灾难景象,它昭示着人类曾经历过特大洪灾的信息。从字形体中可看出,“昔”就是“大洪水的日子”。所以至今“昔”字还忠于初义:“从前”“往日”等,故“昔”字所描绘的“洪水滔天”图画同后来的古籍记载、考古发掘、民间传说共同承载了这一历史之谜。

  据考古发掘资料分析,世界性洪水泛滥大约发生在新石器时期。在这期间,人类经济文化开始得到发展,人类过着定居生活,开始形成村落,婚姻制度也从族内婚过度到族外婚。当时三苗集团主要生活在长江、黄河下游的东海与黄海边沿一带。由于洪水淹没居住区,绝大部分人连同他们所创造的文明全部葬身海底,只有极少数人逃到海拔200米以上的山顶才幸免于难。面对灭顶之灾,社会严重倒退,人口急剧减少,婚姻也从反道德方向倒退,被迫从族外婚向族内婚即兄妹婚阶段转变。湘西苗族《古老话》载:“上古时期,天昏地暗,雷声大作,七七(四十九天)暴雨,洪水猛涨,兄妹坐瓜,逃过洪灾。”“二人随瓜漂落地,只见山头不见人,世上只剩人两个,到处无缘可定亲。不如我俩成婚配,免得世上断人根。哥哥主意拿不定,只好一切听天命。左思右想实难办,望凭石磨卜分明。二人抬磨上山去,哥哥滚上扇,妹妹滚下扇,滚下石磨下山看,果见两磨紧合成。哥哥见状无话说,难道这是天意定?”“兄妹婚后连年生,百家姓根从此生。世代繁育年长久,合成部落创乾坤。后来子孙遍各地,兄妹成为始祖神。”《古老话》介绍了洪灾的惊险场面及兄妹俩坐瓜逃难、滚石磨测天意成婚配的大体经过。《幼学》载:“洪荒之世,野外穴居,有巢之后,上栋下宇。”由于当时的穴居处已被洪水淹没或冲垮,兄妹俩只好择一山洞作为新婚之房,故他(她)们成婚的山洞被称为“山洞房”,“(山)洞房”这一名词从远古时期一直沿用至今。据《城步苗款》载,因兄妹俩分别从东面山(二宝顶)与南面山(十万古田)各滚一扇石磨下山测天意成婚配繁衍人类的,故湘桂边界一带的苗族先辈将他(她)们俩作为人类始祖、称为“东山老人”“南山小妺”并置傩坛常祭祀之。这两块从山顶滚到山脚又合在一起的圆形无齿石块称作阴阳石,当时被兄妹二人抬至洞房中合扰来作永久纪念,后来被鲁班加工成有齿石磨流传至今。

  我国各民族群众中流传的洪水神话是惊心动魄、奇瑰壮丽的,尽管传说故事中的内容大同小异,主人翁的姓名也各有不同,但“洪灾后遗民再殖人类”的中心点是一致的,洪灾殃及人类的经过已成不争的史实。神话中“滚石磨”测天意成婚配是最有权威、最原始的“神明”裁决仪式,经过数千年时间的演变,至今仍有遗存。苗族民间青年男女订婚前,须先报送双方的出生年日期及时辰,请先生测算俩人是否“合八字”,才决定是否可以成婚配,这实际上是远古时期滚石磨测天意成婚配仪式流传至今的遗俗。远古时期兄妹成婚时,妹妹自感羞惭,乃结花草为扇以掩面,后来演变成新娘顶红头盖掩面、如今又演变成新娘出嫁时撑伞以障其面的习俗。他们成婚时,妹妹面红耳赤,于是给耳朵挂一朿野花作“耳环”、手上戴草圈、脖子挂花环以障其丑。如今新娘必须置耳环、戒子、项链等嫁妆以饰其面,据说此俗皆源于此神话。石磨的由来还与天地运行有关:两扇石磨上为天、下为地,意寓天转地不转(古人认为大地是静止的)。上扇石磨有两个眼,象征日月,石磨团团运转象征日月不停地运行。两扇石磨正中心有“脐”,上下相对象征阴阳相交、生育人类万物。磨中的12格齿(也有13格的)象征一年12或13个月。两扇石磨运转表现出天体宇宙的构建形状及日月运行规律、阴阳相交而繁育人类万物、原始朴素而古朴深奥的文化内涵。

  民间传说打制一副石磨从动工到成功在使用前有三次祭祀仪式:第一次是石匠祭祀鲁班。石料选好后,石匠须净手、净器(铁锤、铁錾),在石料前燃香点烛,摆好供果恭请鲁班暗中相助,在錾刻过程中石料才不会裂缝或损毁而半途而废。第二次是石磨打制成功后,石匠再燃香点烛叩谢鲁班。第三次是家庭主妇在初次使用前,在石磨凳下燃香点烛、烧一叠冥钱,默念“东山老人、南山小妹”(傩公傩母)进行祭祀。据老一辈的苗妇们说,初次使用石磨前祭祀了这对原始傩神,在以后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意外,而且使家境平安、家人和谐,一年四季常有食物磨。此后石磨不能随意搬动,若有特殊情况需要挪动,必须再祭祀一次。

  历史事件因时间的推移演变为民间传说,民间传说又演变成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是历史事件的艺术记录,是艺术化的历史,它具有特殊的历史研究价值。苗族民间的石磨虽然古老而简陋、粗糙而笨重,但它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与情感寄托。古老的石磨总是那么厚重与深沉,它运转时发出的轰轰响声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旋律,是一曲难听懂的古歌,它在向世人诉说远古时期人类遭受洪灾时经受过的苦难和人类险些灭绝的经过。家有古石磨隐喻人丁兴旺、万物滋生,符合原始先民求生存、图发展、繁衍人类的最初愿望。所以,湘桂边界大苗山的农妇们再穷再苦也要请石匠精心打制一副原始加工用具——石磨,有些富裕人家还将石磨作为女儿的嫁妆,意寓让女人们与石磨的古老情结代代传承。苗妇们爱护石磨、看重石磨,是因为古石磨中刻记有远古时期洪灾过后遗民再殖人类的惨痛史实。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安娜】

作者:杨盛科(传说故事)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