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穿越千年的祭日坛——豆腐石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2019-11-04 14:46:34
—分享—

  豆腐石是一处古地名,又称东陵岩(东面岩山半腰处有古墓葬),民国时期为当地刘姓山林地。它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东郊0.5公里处,相传此处是古人祭祀太阳神的“祭日坛”,清同治《城步县志》有简短的记载,当地民众又称此处为“祭天坛”。祭日坛最初摆放了9块四方形豆腐状的石灰石作为永久性祭品,其中最大的一块“豆腐”重约20吨,似鹤立鸡群般摆放在“祭日坛”中央。“豆腐石”系苗语倒装句式,按汉语语法应称为“石豆腐”。

  祭日神由来

  古人祭祀太阳神之俗产生于人类认识自然界能力十分低下时期,盛于先秦。古代苗民祟拜太阳神的原因是:太阳升降有序,四季分明,阴晴变化有规律,且利害皆存;太阳给人类以光明、温暖和能量,给大地以生机与活力,是光明的源泉,是生命的母本。据科学家们分析,如果宇宙没有太阳提供光明与热量,地球气温会下降到零下100度左右,地球就成为“冰球”,所有的动植物都会被冻死,在一片漆黑、饥寒交迫的环境里,人类也难以生存下去。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也没有万物。殷商时期,古人将阴阳不测、晴雨难定的太阳尊为主宰人间一切的最高神是有道理的。古往今来,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类还是现代的文明人类,都离不开太阳,都对太阳寄托过美丽的理想和希望。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每个段落相隔半个月,分别列在十二个月里,称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至今仍然在使用,传统农业与健康养生等都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认真操作,并由此衍生出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十五、九月九等民俗节日,这些节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周代,天神与日神是最高之神,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时节,由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祭日神于郊外,祭祀仪式十分隆重。古人对太阳既依赖又敬畏,于是就有了“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左传.文公七年》)的感叹,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载:“冬日赖其温,夏日畏其烈”,这是古人对太阳既依赖又敬畏的文字记载。原始人对太阳的巨大利害不可理喻,作为农耕民族从事原始农业完全要靠天吃饭,只好求太阳神护佑,保佑凡间四时清吉、八节平安、风调雨顺、阳春丰收,于是古人将太阳神(天神)作为最重要的祭祀对象。三千多年前的殷墟卜辞中就记载有朝夕迎送日神的礼拜仪式。

  苗民在敬重太阳神的同时还流传有不少禁忌与“救日”活动:如严禁面朝太阳大小便,婴儿的尿布及妇女的月经带、内裤等不洁之物不准直接放置太阳光下晾晒;乡村的简易土厕所上方必须有遮盖物,不能让粪尿直接朝天;妇女们挑粪尿进菜园必须在太阳未出山的清晨或太阳落山后的傍晚,否则会受到神灵的惩罚,此俗至今仍有遗存。若发生日食,古人认为是“天狗吞日”,是不吉之兆,这时候庶人们必须迅速摆设香案焚香点烛,请巫师念咒作法驱邪,人们敲响锣鼓等铁器助威救日。尽管每次发生日食的时间不太长,但人们对日食的恐惧心理久久挥之不去。所以说,人们对太阳神的崇拜是敬畏天地、敬畏自然的一种具体行动,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在祭祀中表现出虔诚与恭敬。

  祭日神仪式

  祭祀是通过一定的仪式将规定的祭品敬献俭崇拜对象的过程。据古籍载,我国许多民族流行有祭日神(天神)之俗。先秦时期汉族祭日神是在太阳刚出山时,人们举行祭祀仪式后,将祭品置于柴火上焚烧,使祭品化作滚滚浓烟直上天庭,以供日神享用。举行大型祭祀时祭品多用整牛、整猪、整羊或整兽,场面十分隆重;小型祭祀多用鸡、鸭、鱼等家禽水产。据民俗资料载,祭日神是我国多个民族的共同习俗,只是祭祀方式不同:外省有些小数民族祭天神时祭品不焚烧,如满族祭日神时将祭品摆放在祭台任野兽及鸟类抡食;纳西族祭日神是一年两祭,农历正月大祭三天,祭品留一半给鸟兽食用;农历七月小祭一天,祭品全部拿回自家食用。独龙族祭日神多在腊月,称为“剽牛祭天”,杀一头白牛以祭日神,请天神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贵州苗族在农历七月初七祭日神时,将一头活猪至水中弱死后去毛祭日神,全寨人在祭日坛将猪肉吃完,每七年祭祀一次。

  在古代,城步儒林镇周边的苗民举行祭太阳神仪式与中原地区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有所不同:县城周边的苗、瑶、汉等民族祭日神时特选了这里摆放有9块永不腐朽的石豆腐作为祭日神(祭天)的祭品。在太阳刚升起时,主祭者从家里带雄鸡1只,米酒1壶,燃香点烛后面朝东方杀公鸡祭日神。杀鸡时鸡头朝天,鸡血朝天喷,待鸡血流完后将公鸡向天上抛去,据说鸡落地的方向为“吉方”;再望天空向上洒米酒3盅,以敬日(天)神。当地民间祭拜日神分私祭、公祭两种,私祭即一家一户自行择日祭祀,仪式不复杂,时间较短,祭品简单;公祭即某村寨或多个村寨集体筹资筹物合祭,祭祀场面隆重,祭品丰盛,声势浩大,礼仪繁杂:主祭者念诵祭文,高歌太阳神功德,参祭者一齐跪在祭坛前祈祷太阳神继续护佑。有几年十多个村寨选择同一天祭日神,为了不发生争执,他们则釆取抽签的办法按顺序轮流祭祀,或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祭祀,往往从清晨开始一直祭祀到太阳偏西才结朿。

  豆腐是古人祭祀神灵的必备祭品,苗族民间至今仍然将豆腐作为祭祀神灵的重要祭品,一般摆放3至9块,均为单数。为什么祭日神要摆放9块巨型“石豆腐”呢?因为古人崇九,九为阳数,是吉祥数,同时还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楚辞集注》注:“九,阳数之极。”在祭日坛摆放9块永不腐朽的“石豆腐”是对太阳神最崇高的祭礼,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北京故宫的城门都有横竖各9排铜钉,这是只有皇室才有资格享受的至高无上的特殊待遇。城步政协文史委主任雷学业先生与笔者在实地考察时觉得很难解释这是自然景观,倒像是人工有意摆设。豆腐石祭日坛面积约200亩,虽然如今已成为一处乱葬岗,另外8块稍小的“石豆腐”已被城郊居民挪用作为基建材料与修建墓室村料,使今人无法知晓原来9块“石豆腐”的摆放状况。越是古老原始的文化遗存越是显得珍贵,这块约20吨重的大型“石豆腐”应该得到有效保护,才能给后人留下此处地名的“证据”。

  身临其境,望着幸存的这块约20吨重的大型“石豆腐”,透过这块巨型“祭品”,总是觉得这个浓缩千年的文化“符号”背后深藏有许多难解之谜,这处穿越千年的祭日坛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远古与深邃、久远与苍桑。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安娜】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