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音籽”与“救兵粮”的传说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2019-12-05 13:13:12
—分享—

  城步大苗山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普遍生长有一种独特的常绿小灌木,在风调雨顺之年每株小灌木能结20至30朿小果实,每朿10余粒,进入初冬成熟后一片金黄,有人称它为“观音籽”(学名待考),有人称它为“救兵粮”。如今,不为缺粮而发愁的人们常将它采集回家当冬季时令“水果”或作为“忆苦思甜”的食品给年青人吃,让人们不忘昔日缺粮的艰难时光。

  苗族民间流传两个动人的传说故事,解释了一种野果为什么有两个名称的由来:昔日的苗山地瘠民贫,山上除了乔木就是杂草,由于自然条件差,粮食产量低,山民们进入冬季就开始缺粮。有一年正遇蝗灾,庄稼颗粒无收,缺粮食的山民更是雪上加霜,饥饿的山民开始剥树皮挖草根充饥。观音菩萨得知后大发慈悲,令仙女们向苗山撒一些能结果实的树种,结出的果实可供山民们充饥过冬。这种小灌木寿命长,不用施肥,不需管理,抗病虫害,每年能结大量的小颗粒,入冬成熟后一片金黄,开始时山民们宁可挨饿都不敢采食这种野果。一天夜里苗王正在睡觉时,观音菩萨来到苗王床边指着漫山遍野的金黄色颗粒对苗王说:你带领山民上山采食那些金黄色的树籽食用,可度难关。苗王梦醒后,第二天就上山采集一些小颗粒试尝,觉得酸甜适度,既能当水果,又能充饥,于是令苗民们上山大量釆集储备过冬,顺利地度过灾年。因为是观音娘娘恩赐给凡间饥民的救灾食品,苗王将它命名为“观音籽”,以纪念观音娘娘救助灾民之恩德。

  相传三国时期的一年初冬,诸葛亮率领上万名蜀兵征讨南越,路过大苗山时蜀军早已断粮。“一日无粮三军乱”,苗区正逢灾年无粮可征,饥寒交迫的蜀兵们无法行军,更无法打仗,只好“赖”在大苗山等待后续部队筹运军粮来。诸葛亮急得团团转,无计可施,只好放下架子深入民间问计。一老翁见诸葛亮不耻下问,考虑到蜀军若长期赖在苗区不走对当地百姓没有什么好处,早日打发他们离开苗区为上策,于是告诉他:山上那些金黄色的观音籽可解贵军的燃眉之急。诸葛亮听后大喜,令士兵们都上山采集观音籽充饥,多余的便带在身边作备用军粮。蜀军开拔时,诸葛亮专门赴老翁住处叩谢老翁提供“金点子”:大苗山的观音籽救活了蜀军上万人的性命,是我蜀军的“救兵粮”啊!于是“救兵粮”成为观音籽的别名流传于民间。

  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过苦日子时,村民们进入冬季后己无粮可食,年青的村民忍饥上山挖蕨根加工蕨耙度日。许多老年村民看到山上的鸟雀在观音籽树上啄食观音籽,猛然想起民间故事中古代观音菩萨恩赐给山民的观音籽可充实缺粮的饥肠,又想起诸葛亮可采集观音籽作“军粮”,缺粮的饥民为什么不可以将它作充饥的食粮呢?于是纷纷上山釆集观音籽食用,使村民们度过了最难熬的缺粮时光。苗民们又将观音籽树叶采集回家煎茶喝,这种“观音茶”呈淡黄色,微甜,夏季饮此茶可祛暑热,助消化,治痧症。前几年,这种树型矮小的观音籽树被儒林镇双井村一些有远见的村民们挖回家栽植在房前屋后作观赏植物,以纪念观音籽在60年代协助村民度过饥荒之功;有些村民则采摘其树叶准备研发茶叶新品种--“观音茶”投放市场;有的将观音籽树整理成盆景出售,成为当地老弱村民一项致富门路。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安娜】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