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驻村扶贫工作的欢乐

作者:肖尊柱 编辑:redcloud 2019-12-10 14:22:41
—分享—

 

  久违的农村,久违的农田农土,久违的农民父老乡亲。

  还清晰地记得儿时祖父辈曾经对我说过的话:“每个人生旅途中都有很多很好的机遇。”在告别生养我的农村农家三十六年之后,我从繁荣舒适的地级都市,有幸来到城步苗族自治县蒋坊乡大同村参加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这是我人生旅途里又一回很好锻炼。

  大同村是邵阳市西南边陲的贫困山村,也是百姓勤劳勤奋、山青水绿的美丽乡村。清溪河、宋溪河、梅溪河分别从西南面和东北面流经村庄,汇聚成岩白河,折转流上西北,是巫水源头水流之一。岩白山是村里最大的山脉,山上林木、南竹、花草、药材等年年长势茂盛,尤以南竹的翠绿、冬笋的鲜嫩、松树的挺拨见美。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就这样祖祖辈辈、年复一年,呵护着这水这山,依赖着这水这山,也有沿着这水这山走出家门和村子,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创业发展、务工谋生、返哺家乡的志气人儿。在这方山水面前,我日夜催迫自己:去农户农家取经,拜当地干部群众为师,尽心办实事、尽力解难事、尽量做好事。我用自己的热心和共产党员的党性,换取到群众的信赖与支持,不再为风雨兼程下乡而苦恼,不再为白加黑工作而伤神,不再为疲劳奔波走村入户而懊悔。

  第一次看到十四村民小组的陈小花,我心里感到忐忑不安,觉察和体会出驻村扶贫压力山大。陈小花是一位大龄姑娘,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四肢和五官都长出畸形,行走一扭一拐,说话口齿不清。十四村民小组是全村路程最远的一个零散自然村落,小地名叫平竹山。去年夏初的一天,我和队友们冒着沥沥小雨上去了。入夏的平竹山里,乍寒还暖。当时大同村还没有启动直通山上的公路项目,我们在山下用电话通知了十四村民小组长,告诉他建档贫困户信息采集工作任务很急,讲我们工作队要早些时间同组里的群众见面。“择日不如撞日。”我们没有因雨天而改变工作行程,一大早便从住所出发往山上赶。由于要绕道,且雨天路滑,进村的一段路车子还开不进,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当我们到达小组长家中,已经接近中午十一点。组上有不少群众等在小组长家里,陈小花母子就在其中。稍停片刻之后,在向导的引领下,我们开始入户走访。在陈小花家门口,她母亲眼含泪水向我倾诉了带养这个孩子的艰辛和对她将来的担忧,希望为她解决一床棉被。听完陈小花母亲的话,我心头一惊,边劝解她宽心、边答应下请求。我没有食言,再次去山上的时候,我把两床新棉被送到了陈小花家中。陈小花的父亲抱起新被子,谢声连连。那一瞬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的纯朴性情。

  背子冲有几十亩耕地、上千亩竹林,它是村里二十三、二十九两个村民小组数十户群众的口粮地,也是大家的菜篮子和钱袋子。2017年一场大水,把通行背子冲的机耕道靠村口地段洗毁了一截。这条路断了,它深深地揪着李宗求和大家的心。我在背子冲的地头遇见了李宗求,他同我谈到了这条路。回到村子,我找人陪同去实地进行了察看,然后约两位村民小组长商讨出“村民筹劳、工作队出资”的修复道路方案。我们一拍则合,说干就干。去年秋收刚闲下,两位小组长就组织劳动力,苦干十来天,河边护堤修建起了,机耕道修复好了,公家的钱仅仅用了五千元。今年春季里的一天,我又散步到这条已经修复好的机耕道上,于慢步闲走中仿佛又可以捡拾起丢落分散的农民合力。

  四村民小组的李瑾瑄,是位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四岁女童。有天下午,她从蒋坊乡幼儿园送学生的车上下来,高兴地蹦跳着向自家走去,突然抬头看见大门紧闭,她哇哇地大声哭了起来。离她不远的我,快步走到跟前哄她,替她从肩上取下书包,告诉她爷爷奶奶很快就回来,又喊出邻家的小男孩陪她玩耍。我的系列举措,消除了李瑾瑄心里的恐慌,她又快乐地在房屋前的平地上跑动玩耍。大同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空巢老人多,“三多”原因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具有很强的制约性。驻村以来,关注“三多”问题,化解“三多”难题,及时援手助力,使“三多”不多,它是我日常工作的内容,也是我驻村期间的情感流向。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参加驻村扶贫工作将近一年半,我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村里,把自己的体力消耗在工作中,把自己的热能毫无保留地放在乡土上燃烧,没有大梦想、不想什么终点和结局,只愿发挥出泥与沙的优势,只愿我的言行能对大同村脱贫发展有所促推、对全体村民奔入小康社会生活有所帮助。

  (作者肖尊柱,系邵阳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市武警支队、市交通执法支队驻城步县蒋坊乡大同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安娜】  

作者:肖尊柱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