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襄公十五年》中载有一个“不贪为宝”的故事,其大意是: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宝玉,拿去送给当权的大官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者对他说:这块宝玉我给制玉器的工匠鉴定过,他说是块稀少的珍贵宝玉,我才敢献给您的。子罕说:我把不贪腐作为自己的宝物。如果你把自己的“宝玉”送给了我,我却失去了自己的宝物,还不如各自留着各人的“宝物”多好啊!正直无私的子罕既巧妙地婉拒了行贿者的贿赂,又道出了为官者“不贪为宝”的铮言。两千年前记载的这一历史故事虽然简短,却富含深奧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由于廉者与贪者的世界观不同,对“宝”的看法也不一样;行业不同,立场不同,对“宝”的含义理解也不尽同:旧时,农夫视谷物为“宝”,商贾视金钱为“宝”;在官场中,清廉者以不贪为“宝”,腐败者以金钱美色为“宝”。由于廉者与贪者对“宝”的含义理解有别,其下场也不一样:
研读史书的清官常牢记春秋时期子罕“不贪为宝”的铮言,常将包拯关于“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脏吏》)等警句牢记心中,誓当清官,不做贪官。(包拯的这句警句大意是:廉洁的官吏,是民众的表率;贪官污吏,是残害民众的盗贼。)所以,自古以来清官廉吏都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和爱戴,载入史册流传千古,有些民众还为清官们建寺庙祭祀或立碑歌功颂德。
如今的贪官们在打虎拍蝇的高压下,与查案人员捉迷藏,他们也当众唱“廉”歌,讲“廉”话,演“廉”戏,极力将自己装扮成清官廉吏,企图躲避党纪国法的惩处制裁。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纸包不住火,不管表演艺术多么高明,伪装得多么巧妙,埋藏得多么深,东窗事发后一大批老虎与苍蝇最终被揭去伪装拉下马,成为阶下囚,在冰冷的铁窗内流下悔恨的泪水,腐败者亲手用贪腐得来的“宝物”为自己垒筑了一座污秽的坟墓。贪官们的腐朽行为有时也被载入报刊或在新闻媒体公示,成为遗臭万年的狗屎堆,永远受到世人的谴责。所以说,最珍贵的宝物是清廉,最害人的“宝玉”是贪腐。
正是:官以清廉为宝,严守三德;
吏以洁净为金,必畏四知。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王旭】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