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区抛荒田成因及对策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2020-06-29 16:00:24
—分享—

  ​6月25日是第30个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土地,严守耕地红线。”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三农”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不但免除了农业税,对农民耕种的农田给予补贴,还投巨资兴修水利,使大多数农田成为旱涝保收的丰产田。按道理说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应该越来越高才对,可是,实际上山区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但不高涨,反而还抛荒了不少良田。这种现象为严守耕地红线敲响了警钟。

  山区抛荒田形成的原因

  一是缺劳力。山区农村的劳动力大军纷纷出远门务工挣钱,坚守在农村的多数是老、弱、病、残等65岁以上的留守老人或留守小孩,他们无力从事繁重的农业劳作,只好忍痛将赖以生存的农田抛弃荒芜。

  二是缺耕牛。进入21世纪后,山区农村95%以上的役用牛被出售后进入屠宰场、上了人们的餐桌,在畜力紧缺的乡村,农友们只好将农田抛荒。

  三是工价高。山区农村请牛工犁田,每亩收费300元,还要招待中餐(酒、肉、鸡鸭鱼等),一天一包烟,开支过大,农户难以承受。

  四是农机单一。山区农民一般只购买微型耕田机,而不愿购买手摇插秧机、微型收割机等全套农机设备,在插秧、打谷最忙的季节全靠人工,延缓了季节, 劳动强度大,劳力成本居高不下。单一的农机仍然无法使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放出来。

  五是怕假货。前些年市场上的假种籽、假化肥和假农药害苦了不少农民,上过当的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农民怕买到假货不敢种田。

  六是农资价高。农民种田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价格较10年前上涨了2-4倍,中间商赚了钱,农民吃了亏,农民难以承受,只好将田抛荒。

  七是机耕道未畅通。山区农田的机耕道难以达到“四通八达”的规模,或只是通一半,农机无法到达的农田自然被农民抛弃荒芜。

  八是粮价低。2019年, 湘桂边界杂交稻谷市场收购价每公斤2.5元,山区稻田亩产稻谷600公斤左右,每亩毛收入150元,扣除成本剩下50%左右,1斤稻谷只能换1瓶矿泉水。善于算细账的山区农民认为不合算,所以不愿种田。

  由于上述多种原因,农民认为种田不合算,投入多,收入少,宁可进市场买粮食吃也不愿种过多的田,或只种优质田、荒弃劣等田,或只种近田、荒弃远田,山谷中的冷浸田几乎全部荒芜,杂草丛生,目不忍睹。

  减少山区抛荒田的对策

  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要想有效消灭或减少山区农村抛荒田面积,必须在山区农村全面普及推广微型农业机械。

  一是全面普及微型农机。适合山区乡村的微型耕田机、手摇式插秧机、微型收割机等全套设施共2万元左右,容易操作,工效较高。如微型耕田机一天可犁田4亩,是牛耕的2倍;手摇式插秧机一天可插秧3亩,是手工插秧的6倍;微型收割机一天可割禾4亩,是人工的6倍。如儒林镇玉屏村刘克培购置全套农机后,今年他轻而易举地耕种了山区的抛荒田40亩就是有力的例证。

  二是购置全套农机出租。购置全套农机不过2万余元,除了自己使用还可出租,出租方式可按面积或按天数计算租金,每天(每亩)100元左右(汽柴油费由租者自理),缺农机的农户租得起,比购买全套农机合算。微型农机只要保养得好,使用10年不成问题, 使用到第10年已收回成本。

  三是成立互帮组。对那些缺农机又无资金购买全套农机的农户可自由组合成立互帮组。如甲户购买耕田机,乙户购买手摇式插秧机,丙户购买收割机,农忙时节交换使用,互通有无,既减少购买农机的开支,不误农时,又可使农机发挥其最大效益, 从而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

  四是山区农村应该像兴修水利那样实现机耕道全覆盖,水渠修到哪机耕道俢到哪,为农民使用机械化提供便利。

  在山区全面推广和普及微型农机种田能抢抓季节,节省时间和劳力,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成本开支,增加农民收入。推广普及微型农机能使传统的畜力农耕向机械化农耕转变。广大农民从农机耕作中受益后,看到了微型农机在农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种田的积极性自然会高涨,农民的积扱性调动起来了,农村抛荒田面积自然会迅速减少。所以说,山区农村全面推广普及微型农机是当前消灭和减少抛荒田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