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刘国义在雕刻作品
图为仙姑献茶
红网城步站1月11日讯(通讯员 杨盛科)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冷水坪村古稀老汉刘国义从事雕刻工艺40多年。如今,他更新“武器装备”,改变战术,由过去的“游击战”转变为“阵地战”,由小打小唱转变为“批量”生产,生意十分红火。
刘国义自幼聪明好学,他一边从事农业劳作一边刻苦钻研工艺美术创作,通过多年的实践,技艺逐年提高,除了擅长雕、刻、塑之外, 还善于画、描、扎等工艺,被当地民间“百匠”们戏称为“乡土工艺师”, 还被城步县上届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理事会成员,他的事迹登上《宝庆风情》等多家报刊杂志。
40多年前,他为了改变家庭经济困境,在劳作之余常常在家偷偷地拿起刻刀雕刻木质观音像出售。他用樟木雕刻的观音座像具有造型生动、精巧细腻、刀法明快、疏密得当、线条优美、慈祥亲切等特点,且香气浓郁,当地与外县的许多客户慕名而来放下定金坐等取货,使他忙得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从此他与雕刻工艺结下不解之缘。许多旅游景区争相聘请他从事雕刻业务,白云洞景区、丹口镇桃林村、汀坪乡横水村等景区都留下他的精美作品。他的作品表现题材多为人物、山水、花卉、飞鸟鱼虫、楼台亭阁等,具有鲜明的苗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他雕刻的古典仕女像或眉目传情, 或垂首凝思,或翩翩起舞,或安然持扇,体态轻盈, 神采各异,柔中有刚,意趣横生,别具一格。改革开放后,他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手持刻刀、画笔等工具四处“打游击战”,靠一把刻刀闯世界,虽然辛苦,但收入不菲,使他成为当地第一个靠雕刻工艺吃“百家饭”的农户,也是该村第一个“两栖”型新式农民。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高层次的追求,有些人希望在客厅摆置一具高雅的根雕艺术作品供主客欣赏或招揽生意,而雕刻作品作为文化旅游纪念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刘国义敏锐地看到这一点,觉得根雕艺术的春天来了。15年前,他根据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将眼光瞄准县城的根雕大市场,在县城的东海社区、八角社区等处的黄金地段设立根雕加工点,引起许多爱好者围观。许多客户与游客看中他的根雕艺术功底,纷纷将造型独特的树蔸运到他的加工点请他设计、加工成根雕艺术作品。他根据顾客的要求与树蔸的造型巧妙布局进行设计、雕刻。他经手雕刻的神像威严大方,动物形象栩栩如生,花草图案生动美观,人物形象具有苗族特色,十分受人欢迎。他的根雕作品注重造型、色彩、木纹的综合运用,尽量满足客户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注重苗族特色,尽力将苗族元素融入根雕艺术品中, 在工艺上讲究精雕细刻;他认为佛像是受人膜拜的,雕刻时必须虔诚专心,佛像方能庄严慈悲,故他雕刻的大型观音塑像形象生动,肢体比例恰当,因而赢得广大客户极好的信誉,其雕刻作品常被抢购一空。
刘国义因身体的原因己力不从心,也无法外出“打游击”, 但他既不想放弃坚守了40多年的手艺,又不愿在家吃闲饭,坚持不要子女们负担,他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自家创办雕刻工艺厂,用刻刀电锯等工具终于“雕刻”出一片新的天地,依靠雕刻技艺自食其力。从2012年起,其雕刻收入超过当地传统农民收入的2倍多,他凭借一把雕刻刀每年能“雕”出3万多元收入,加上妻子的种植收入,夫妻俩人年均收入上4万元,他终于成为当地第一个靠雕刻手艺脱贫致富的新型“富翁”。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