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忆坚守开发南山的“108将”

作者:石崇斌 编辑:redcloud 2021-01-14 14:45:01
—分享—

  红网城步站1月14日讯(通讯员 石崇斌)南山牧场的前身是“邵阳地区第二青年集体农庄”,是1956年3月26日在南山大坪屋草盖的大礼堂里成立的。所有人员来自于以下各地:长沙市246人,邵阳市(县级市400人、新邵县104、邵东县102人,武冈县98人、以上共计950名有志青年)以上共计950名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党向荒山进军的号召,组成青年志愿者垦荒队,分三批到达南山。第一批是武冈县的98人于3月2日到达南山;第二批是邵阳市、新邵县、邵东县的254人于3月10日到达南山,这两批刚到南山,突击打茅棚55栋;第三批长沙市、邵阳市、新邵县、邵东县的598人于3月24日到达南山,第三批是大队伍、他们高举青年垦荒队的红旗,一边高唱青年垦荒队员之歌。这样浩浩荡荡的大队伍向八十里大南山进军。

  那时汽车只能开到城步县城,从县城到南山120里,全是上下坡的羊肠小道、每人担着自己的随身生活用品、被子、箱子,还有生产工具:锄头、耙头、蓑衣、斗笠等等,走到铺落水大竹山时要沿着红军长征经过的老山界往上爬、老山界35华里,其中最陡的有五华里,像上木楼梯一样,这里有的人实在坚持不住了,想丢了担子、空手上南山,在这紧急关头,我要曾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号兵曾国华同志吹冲锋号,我在前面大喊:“同志们,加油!南山快到了,冲啊!冲啊!”就这样我们冲上了老山界、登到了大南山。

  我们一到南山,看到到处是一个多人深的茅草丛、野鸡、野猪成群,还有老虎嚎叫,在南山和南山周边吃了五个人。3月24日垦荒队员全部到达南山,3月25日将950名青年垦荒队员(其中党员26名、共青团员136名)编成12个中队,48个小队。一、二、三中队住板栗坪;四、五、六中队往烂泥塘(后改名为建家坪);七、八、九、十、十一中队住大坪;十二中队住在大河边。每个中队发面大红旗,每个小队发面小红旗。

  农庄六名党委人员:书记黄斌、南下干部、新宁县委组织部长、农庄主任李珍元、南下干部、城步县委常委商业局长;团委书记总务股长石满山;组织委员兼团委副书记肖运生;宣传委员兼监察主任肖来松;农庄秘书陈威。3月26日950名垦荒队员高举红旗、打起锣鼓在大坪开“邵阳地区第二青年集体农庄成立大会”,并在会上还齐声合唱了《青年垦荒队员之歌》,这个歌的歌词是:“嗨,嘿嘿!青年们你可听见,南山的大地区正在向我们召唤,沉睡的荒山已经苏醒,荒芜的土地要把身翻,我们年轻勇敢的垦荒队员,把建设祖国的重任担在双肩,用我们两只手,把荒山变成良田,把荒地变成乐园,把南山荒芜的土地变成美丽的共青城”。

  成立大会结束后,全力开荒,互相比干劲、比开荒进度,开荒中青年们汗水往外流、雾水往里进,年轻妹子真是像个“白毛女”。由于三月的茅草要烂了,盖着挡不住雨水,晚上下雨时要撑开雨伞坐着睡,在4到6个月的三个月里,只见到三个半太阳,由于阴雨连绵,衣裤无法晒干、加之风大雾水飘飘,每个人只有2.5尺大连铺,是潮湿的,这样各个人身上长满了虱子。我穿的毛绒衣上,几乎每个缝里都有虱子。特别是短裤上,大小虱子和虱子蛋长满了,我夜晚在米上睡,早晨炊事员小钟煮饭时,虱子大锅里浮起,大家都叫我是“虱子书记。”在开荒中各个手上磨起了血泡,这时青年们编了一首顺口溜:“白天生产披蓑衣,晚上睡觉打雨伞、身上虱子爬不停,手上血泡数不清。”为了开发新南山大家感到生虱起泡也很光荣。在艰苦磨炼中有赵中心等42名青年在南山入团、有谢训英等12名青年在南山入党。

  我们大干了三个多月,种了3200亩玉米,种了1200亩蓖麻等。由于雨水多、茅草没有死,生长快,加之野鸡多,所种的玉米大部份失收。蓖麻全无。这里从领导到队员绝大部分认为南山没搞手,气候太差了,生活太苦了,开发南山的前景一片渺茫。先后逃走了26名队员。这时农庄党委连续向省、地、县委和团委打了火急撤离南山的两个报告。同的7月16日省地县以邵阳团地委魏书记为组长的9名领导和同志来到南山,经过几天的调查,形成了初步共识:南山确实风大、雾大、雨多,加之这里气候条件太恶劣了,没有开发前途,根据南山党委写的报告,所有垦荒队员可以全部撤离。7月22日晚工作组和农庄六名主要干部在大坪办公的茅草棚里开会,首先工作组长魏书记讲话,我们经过几天实地调查的情况与农庄党委所作的报告基本相同,南山到底怎么办,你们六位今晚各位要表态,是撤离还是怎么的。农庄书记表态我赞成全部撤离,农庄主任表态:“我赞成全部撤离。”最后我提出个人的不同意见:“我认为南山荒地面积果宽,再也不能让它荒芜下去了,不是南山没搞手,而是我们开始来没经验,来的太盲目了,现在不要确定全部撤离南山,有决心留下来的,通过写决心书,就留下来,要下山的,组织上也要安排好。”会议开到晚上12点,最后同意我的意见,有决心留的就留下来,散会后,当晚我急忙找到陈远康、王永福、罗光旭三位指导员做坚决留下来的思想工作。在我们四人带头写决心。我写的决心书是:不怕艰难险阻,不向困难低头,决心在南山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为建设南山“共青城”而奋斗。本人的名字也是从那时起改名为“石崇斌”。(这写决心的字是咬破右手食指用血写成的)写好后交地委的魏书记。在我们四人的带动下,共有108名写了坚持开发南山的决心书。

  7月27日送走了800多名知青下乡,茅棚空了显得冷冷清清,留在南山的108位在大坪集合开会,我一边流着泪一边说:“我们不要难过”,带领大家一起宣誓:“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不怕艰难险阻,不向困难低头,为建设南山共青城而奋斗!”8月2日城步县县委下文:高立南山乡,乡与农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同时将邵阳专署园艺场南山分场并入南山农庄,南山境内的南日山、两河口、大河河边、蕨枝坪、玉河溪等地的农户归南山乡管辖。8月4日城步县委县政府任命南山乡(农庄)的领导班子是:石崇斌任党委书记:王永福任党委副书记、陈远康任农庄主席、南山乡乡长;罗光旭任农庄副主席、副乡长。团委书记罗荣凤、团委副书记黄细兰、妇女主任柳国英,秘书罗振祥、青年委员医师张跃寰。

  同年9月25日当时邵阳地委副书记专员李前义等四人来到南山,并和留在南山的108名青年留影。他高度地赞道:“在南山建设的最关键的时刻,知青们将要全部撤离南山的危急时刻,你们坚持开发南山,都是好样的,过去梁山泊水浒南山有108将,现在你们也是坚持开发南山的108将,现在你们是坚持开发南山的108将。”

  1957年种养的生产和试验,效果都很好。我和柳国英在板栗坪,种的两亩南山白玉米亩产650斤;种的兰田白萝卜六亩,第个12斤多,还将一名3岁的小孩站在萝卜旁照相,放城步报外号刊登。欧阳松降等种的白萝卜10亩,平均亩产2100斤,种的吉林省马玲薯10亩,亩产1500斤,刘书云种的吉林省糖萝卜六亩6个平均每个6斤多,送北京农业展览馆展览。全场种的400多亩玉米平均亩产310斤。廖昌宏和刘桂英在建家坪养的百多头猪,都是百几十行一头,刘书云在大坪养的100多只鹅,平均都是8斤多一只。

  那时的经济非常困难,每人每月只发二元钱,但却产生了团结和战斗力。二元钱仍互相推让,女的让给男的买烟、男的让给女的作零用。二元钱显现了大家团结互助精神,从没有争吵打骂的,都是亲如兄弟姐妹。二元钱增添了干劲,南山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和基建材料,都需要一担担地从红军长征经过的老山界上挑上南山,肩挑手提20年。1957年冬在南山修建湖南省高空气象站和南山老场部的时候,毛益、何汉理等12名青年,到离南山40华里的地去挑石灰,每人挑两担箩筐采取猴子搬崽的办法,一天挑两担,担担百多斤,往返160华里,中午吃过饭粑,饭粑中间放块豆腐乳。1958年冬修南山高水头发电站时,田承业、曾国华赵忠新等16名青年到离南山120华里的县城,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跋山涉水,三步一走、两步一段,在羊肠小道上,把一台46千瓦的发电机抬到南山上。曾国华因个子高,在老山界上不好同时用力,压得他口吐鲜血。农庄妇女主任柳国英带领陈玉梅、何兰芳等10名女青年,到离南山35里的江头司木冲抬湿杉木电杆,一天抬两转,往返140华里。同年12月南山顶上发起了电,张明富大伯看到电灯泡久久不转眼,我问张大伯怎么的,他伸出双手举起两个大拇指说:“石书记:你们邵阳、长沙来的青年不错,玻璃壶子里搞出火来了。”

  开发南山由于各种原因,从1956年至1980年的24年里年年亏损,共亏损248万元。在这24年里,先后有六批人共计3117个上到南山,坚持留在南山的只有290人(国家干部上下调动不在此数之内)。历次上南山的情况如下:第一批1956年3月,上山的950名坚持留在南山的108名。第二批1958年4月由邵阳市组织480名知青上到南山,坚持留在南山的只有周焕章等12人。第三批1960年3月,湖南省政府安排柘溪水库移民1000人上到南山,留在南山的只有李丁强一人。第四批1965年8月由邵阳市组织部的50名知青上到南山,留在南山的肖吉成一人。第五批1976年9月由本县革命委员会组织的247名知青上到南山,坚持的只有杨福生等18人。第六批1974年至1979年的6年里,包括从土桥农场调到南山的工人,以及各地自愿来南山经过度用合格的青年、以及1979年12月签订的合同工、50名共计有390人,留在南山的150人从以上的“六上六下”,可以看出,开发南山牧场的道路是何等艰难曲折。

  从1973年开始饲养新疆细毛羊和北京、上海的奶牛取得成功,南山的奶粉被评为省优部优,得到国家的银杯、金杯。1979年10月和1982年5月全国两次种草养畜现场会放城步县南山牧场召开,每次各500多人,国家农委主任张平化、农牧部长林乎加参加,我在大会上介绍南山牧场是怎么开发种草养畜的情况。

  1979年12月,南山牧场党委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改革的决心,全场决定实行四改:一改平均主义为分配制,实行多劳多得,有奖有罚;二改招固定工制为合同工,签订了50名合同工;三改等级工资制为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改国家干部的固定工资制、实行留20%的浮动工资。并提出“坚决打碎铁饭碗,换来金饭碗,向平均主义开刀”的口号。这四改在当时触动很大,有些干部和职工,就向省地县委打报告,说是改变了国营农场的性质,搞资本主义;有的当着我的面骂娘,说我干绝事,并扬言要杀了我,说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等等。

  为了搞好“四改”,1979年至1980年的两年里,我没回家过年,大年三十及初一,我一边登门向牧场职工拜年,一边做职工的思想发动工作;通过四改的落实,于1981年摘掉了连续亏损24好比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似的帽子。当年就实行了盈利208万元。年底全场开了个摘掉亏损帽子的庆功大会,在会上我总结了四句话:“不改年年亏、一改有盈利、改中有阻力、必须坚决改。”这样不但摘掉了亏损帽、并还清了历年新欠的贷款146万元,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还有200多万元的生产流动资金。从81年开始,连续26年三大指标(总产值、利税、职工收入)、年年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居全县第一、可谓信得高、贡献大、收入多。

  1984年3月11日至12日当时的赵紫阳总理视察南山牧场,陪同视察的有国家经委主任朱镕基(后担任总理)、国家财政部副总理迟海滨、国家计委副主任芮杏文、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安志文、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马志南、总理秘书李鲁湘,省委书记毛致用、副省长周政、四川省长怕杨汝岱、贵族省长王朝文、地委书记刘忠心、专员刘昆章、县委书记杨盛俊、县长肖尊国等共96人。我和场领导九人站在南山专家楼迎接:一到会议室,总理说看到用石头砌成的房子说很好,牢固。喝了茶后,总理说:“趁现在天气好,去实地看看”。我陪总理坐在1号车上,当车行至老场部门前时,总理下车,问道:“这是两棵什么树?”我回答说是柳杉树,总理又问:“是谁栽的?”是我和农庄主席陈远康于1960年栽的,总理说:“高山上造四季青树很好”。到种牛队看到法国的夏洛来,加拿大的安格斯和奶公牛,总理说道:“安格斯牛,不大不小,没有牛角,体形很好。”到鸡爪坪比武冲,总理不顾一路辛苦苦,登上示范分场,1800米高的山头。我向总理汇报道“站到这里能看到南山三分之一的地方。”总理说:“八十里大南山,果然是名不虚传,这么宽好为民造富!”到星冲河时总理看到青贮槽窖:问道:“南山搞了几种形式的青贮窖?”我解释说“南山一共有四种青贮窖:即土窖、桶窖、撮箕窖、槽窖。”总理又问哪种最好,我回答说:“槽窖最好,贮草方便。”

  到白岩塘看南山第二期飞播的万亩黑麦草和白三村混草场、及大毛坪铜养棉羊、杂交菜牛后,总理说道“南山牧场可以与澳大利亚的牧场一比,草山是一个样。”总理边看边问,还看了风力提水、铁线围栏、机械挤奶、职工医院、职工子弟学校、星建坳二期飞播草场,水库养鱼、养鹅、养鸭等12处地方。3月12日上午8点,在专家楼会议室,赵总理、中央省地县35名领导等,首先听取了我的汇报,我从三个方面做了汇报:一是南山牧场的基本情况;二是我场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和科学办场。时间一个半小时。汇报到开发南山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历经这样反反复复起起落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呷了违反两大规律的亏:一是违反了自然规律,不因地制宜,瞎指挥;1959年至1960年官僚主义的瞎指挥,风刮到了南山顶,全国以粮为纲,在平均海拔1760高的南山种玉米不能算,硬要开1000亩田种水稻,还命令到长安营的水田种的禾籽谷种,放到南山土里种100亩,说可以代替旱禾种。结果开田种的只长苗、杨不起花、没结籽。土里种的根本不行,于是在1964年改为以林为主、在县城修了个飞机坪,先后造杉树林一万亩,1976年省政府确定南山的23万亩面积全部飞播马尾松树种,开始苗都生出来了,但因冰冻期长,绝大部分冻死了。只在海拔1400米的南田山和冷水溪一带保存了8000亩左右,这个亏呷了17年。二是违反了经济规律,搞平均主义,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赵总理说:“全国都呷了这个亏”我汇报后,场党委副书记汪南生从怎么种草、养牛羊的技术方面汇报了半个小时。汇报后总理等很高兴,总理说:“南山牧场是开发中国南方十亿草山的典范。”接着总理到奶粉厂年地奶粉生产线的全过程,这时要有600多职工站队欢送赵总理等一行。

  《湖南日报》、《人民日报》报道:“南山牧场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成为中国南方呼伦贝尔盟大草原……”到2006年累计为国家纳税6亿多元,2007年南山乳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为县财政纳税6300万元,青年垦荒队当年提建设“共青城”的梦想,变成了现在的现实。1984年3月,邵阳地委将南山牧场升格为县级事业单位。自那时起全国各地上南山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几十年来,陆续上南山观光旅游的游客上了六十多万人次。

  2009年5月中旬如随时随地市电视台台长王星等四同志来到南山牧场,拍摄南山“108将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事迹电视片”,此片经湖南省经视台播放,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2015年12月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将南山“108将”评为道德模范,我作为代表上台领奖,主持人让我给大家讲述当时“108坚守南山创业的故事”。主持人说:“我们现在更需要这种精神,我们要将108将的故事代代相传下去,让南山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石崇斌】

作者:石崇斌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城步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