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节日中,某一历史事件常支撑着各种民俗的形成与传承,传统习俗中往往蕴藏着某一历史事件的经过,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回忆。苗族民间至今保留有过“三十朝”的独特民俗是让人们亲近和平、不忘历史的方式,是把历史“刻印”在民俗文化中世代传承,这是民俗文化中最珍贵的内容。
过 “三十朝”习俗是春节前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也是苗族民间最具有传统意义的习俗,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不论职务高低、不论贫富贵贱,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在这天赶回家参加这一隆重而庄严的过“三十朝”习俗。苗族民间兴过“三十朝”(无三十则过二十九)据说是与古代一次民族战争有关:有一豪强外族企图霸占风景秀丽的几处苗寨,他们决定趁苗人过年疏于防备时釆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入侵苗寨。苗王获得这一信息后,通知各家各户在除夕那天未亮吃完早餐备战。在苗王的指挥下苗兵们立即行动起来将巨石与滚木堆放在隘口高处,苗兵们埋伏在两侧山上。当入侵者进入隘口后,巨石与滚木从天而降,加上密集的火铳与箭簇将入侵者杀伤多半,苗兵们立即从两边山上杀出,获得全胜,使各苗寨过了一个平安年。为了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防备外族趁过年之机再次袭击苗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过“三十朝”的习俗,传承至今己上千年。
过“三十朝”时,家中男主人将丰盛的酒菜置堂屋中,燃香点烛、焚烧冥钱恭请己逝去的亲人回家过“三十朝”。祭拜“天地国亲师”神位后,全家人才围桌而坐,首席上要多摆一双筷子、一只酒杯、一只饭碗,意寓让逝者们千人共筷、万人共杯(碗),让逝者与后辈一同吃年饭。吃完早饭就贴对联、挂红灯笼、搞室内外卫生。有些家长带领儿孙们到已逝去的亲人坟上“串门”,燃香烛、摆供品,给逝去的亲人“拜早年”。除夕晚上,由男主人主持接回灶王菩萨回家的仪式,灶前摆供果、糍粑,燃香点烛,烧一叠冥钱, 燃放一串鞭炮,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这些陈旧的春节习谷也逐渐淡化。
过“三十朝”习俗是苗民们热爱和平、尊重传统、不忘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 许多传统习俗的价值在于通过各种特殊仪式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滿足与欣慰,寄托着情感与希望,让人们记住历史事件与逝去的乡愁。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